古时四大书院,每一个都是学子们向往的圣地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张主教岳麓,他邀请朱熹前来讲学,成为当时一大盛事。明朝时,王守仁曾在此讲学,书院兴盛一时。到了清末,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成为湖南大学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麗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为 “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 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北宋时商丘称应天),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 应天书院” 范仲淹来应天书院求学,后来还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