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汝心,何需外求!

真正的道场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此心。

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

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为什么呢?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那么,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吗?

你想从哪里去找呢?

佛教里有一首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子说的是,所有的道场都不在别的地方,觉悟不在别的地方,佛不在别的地方,和平安乐不在别的地方,解脱和自由也不可能从别的地方、别的世界获得;你所追求的幸福、快乐、安全、平和、宁静,都不可能从别人或者别的地方获得。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你只能从自己那里获得。所以,古德们说,求人不如求己!

因为那个觉悟的世界就是你自心。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灵山、就像佛塔一样,就像佛的净土,就是佛的一个道场,道场就是修行的地方。你所有的成就都要从这个地方获得,从你生命的当下获得,从你当下所有的烦恼中获得。

道场在哪里?道场就在你当下这一念之间,包含着你所有的烦恼障碍和所有的智慧力量。你不需要从别的地方去寻找道场。在觉悟的心看来,在在处处都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就是你自己!随顺因缘,而不是掉在烦恼、恐惧、斗争、不安、是非等种种状况之中,那你的心就是道场。而离开了这一念觉悟之心,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道场?

如果你离开“觉”去四处寻觅道场,这就叫“背觉合尘”。觉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之所以是凡夫,之所以有种种的问题,是因为境细心粗,识神飞扬,我们无法觉知念念迁流,而转身外寻,外面就是这个“尘”。《楞严经》上说:“不被物转,即能转物。心能转物,则同如来。”相反,我们总被他外境所转,而不能作主,这就是觉照之力不够的表现。

“将心觅道,永无了期。”用这样的心去寻找道,只能告诉你,你永远也找不到。每天从许许多多的地方去学习,到处去寻觅的时候,你已经错过了那个最重要的道场,就是那个充满智慧的真心。当下了然觉知的真心就是最真实的道场,没有任何虚假。

所以,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因为有这样的觉悟,才能够有所行、有所为,所以真心能够导发行,导发作用。你有没有留意到,这心每一刻都无住不停?所有的造作、行为都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你说的你想的,包括贪嗔痴,包括戒定慧,包括所有的好事或者坏事,在什么时候发生?只在这一刻,在你行动的时候,而不是在别的时候。所以,在行的这一刻能觉知,就是道场。最后,连觉知也扫尽尽,那是证道吗?如此不说。

我们相遇的这一刻,是不是一个行?这就是一个道场。我们对话的时候,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甚至我们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是道场;甚至生气的时候,也是道场。

诵了十年经,未曾布施人;念了十年咒,未践半句行;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磕了十年头,未感人一恩;拜了十年山,未访一次贫;合了十年掌,未合一个群;再修亿万年,还是愚痴人。

粗看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仔细分辨下来,无非就是那些对任何行持都不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实际自己一条都做不到的那些人。 所以希望诸位在修行的途中,依教奉行,以戒为师。

有人经常想,说我到庙里去就能修道了,不到庙里就修不成道。即使在庙里,都在什么地方修道?在每一次举心动念里修。如果你在此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的时候,与道不相应,那你在什么地方会变得相应呢?

有人说我有了钱再修道,我有了时间再修道,我有了好的老师再修道。那你几乎没有机会修道,因为这不过是你不想修、不与道场相应的借口而已。你即使有了老师,你不一定信任,而你要找佛,佛又不在,佛已经圆寂两千多年了,你是碰不到的。所以你总也没机会碰到那个佛,也永远不会与道相应。

所以,真正的修行就是从此刻你真的遇到内在的自己,从那个真心觉悟开始。你的每一刻、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的当下,不造作、不取舍,你就是道场。以清净心去行一切法的时候,一切法皆清净,你就能够创造一个完全清净的世界。惠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看,六祖说得多亲切直接。

深入、持续、不间断、无差别的那颗心,就是道场。不是我此刻在觉悟,下一刻不在觉悟了;如果你向内观察一下的话,就能发现——觉悟一直在那里呈现!但一刹那间,我们又不自觉地掉进了烦恼、是非、人我之中,因此,我们的功德也是刹那刹那地消尽。当然,这不是要你着功德之相,只是告诉你事实真相。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无论是拜佛,持戒,持咒,诵经,念佛,参禅,朝山等种种行持都是方便,最后也是令我们心归“毗卢性海”或“弥陀愿海”。

所以,修行、觉悟是每一刻的事,当每一刹那都在觉悟的道场时,我们的功德才能够增益,智慧才能够持续不断地增长。这不是理论,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那里才是你真正的道场。偈曰:

无烦无恼,处处恰好。

无观无照,当下即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