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权臣,灭道佛,一统北境,可叹一代雄主早逝!让窃国者捡了便宜

宇文邕上台前的北周局势

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我国北方的额少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镇压汉人各族劳动人民的同时,他们都极力利用佛教,宣扬佛教是胡人之神。因此,佛教在中国北部广泛地传播开来。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末年,仅京城洛阳就有寺院500多座。神龟元年(518年)时,“寺夺民居,三分且一”。

佛教威胁政权佛教、道教势力的扩张,不仅损害了政府的税收与徭役、兵役,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经济势力的扩张。佛教“捐六亲,舍礼义”,以及佛、道德虚幻传说等,都成了儒生的攻击目标。他们从维护中国正统文化的立场出发,极力攻击和贬低佛道。刘昼称“佛是疫胎之鬼”。

在西魏、北周,佛教也很盛行。宇文泰就信奉佛教。他的继承人、北周的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信佛更加虔诚,故佛教在其境内长盛不衰。虽然佛教、道教都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但是,这么多的不向政府纳税服役而占有大量土地的僧尼、道士,对于国小民寡的北周来说,实在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寺院、道观地主不但在经济上与官府、世俗地主发生矛盾,而且思想上也与恪守儒家学说的士大夫发生矛盾,佛道之间也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位而发生冲突。

周武帝像诛杀全权臣宇文护,始握朝政

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最重儒术,励精图治。周武帝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讨论三教的优劣。意在压低佛教的地位,定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可是,当时执掌朝政大权的是笃信佛教的大冢宰宇文护,不表同意,加上道安、鄄鸾等上书诋毁道教,因此,虽经过多次讨论,三教未能定位。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诛宇文护,始掌朝政大权。

武帝这次原来只想罢斥佛教,由于道教的迷信方术和教义的虚妄,经道安、鄄弯、智选等人的揭发,已经彻底暴露,因此,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诏令发布之后,立即实施。“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蓝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时局图灭佛带来经济与军事实力的提升

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后,周武帝在邺城新殿多次召请名僧,解释尊儒斥佛的原因与意义,他权衡得失后,最终决定在原齐国境内灭佛,寺院等“还准毁之”,于是,整个中国北部的佛教都被禁绝了。

周武帝这次灭佛比较彻底。据《房录》卷十一记载:其时“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共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宅第。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周武帝灭佛,目的虽然和魏太武帝灭佛一样,都是为了扩大财源,巩固政权,但是在方式、方法上不同:第一,这次灭佛,是经过多次辩论之后作出的,各方面都有思想准备。第二,这次没有采取坑杀僧尼、道士和捣毁寺观的做法,而是将寺观赐给王公,让僧尼等还为编户。对于那些知名的高僧、道士,或以政府官员的身份送到信道观进行研究工作,或者量才任以官职,如以昙为光禄大夫,法智为洋川太守,普旷为岐山郡从事,等等。总之,方式方法比较温和。

这次灭佛,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寺观财富,而且获得了近300万的编民,遂使生产日益发展,“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从而,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和对突厥的斗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信道观的建立,促成了儒道佛三教的交流与互相渗透,为建立以儒家为治国之本,辅以道、佛的三教结合的新的封建统治服务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统北境一统北境,却天妒英才

周武帝灭北齐,一统北方后,英年早逝,死时竟只有三十五岁。外戚杨坚专权,窃取了北周一统北方的大好局势,也接手了周武帝改革所带来的各种政治经济遗产。使得隋朝一统天下,变得更加容易。

假使周武帝多活几年,不仅不会国被窃,一统天下也未可知!不尽让后来者可叹唏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