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写的四首五律,中心立意都在首联的最后三字

贾宝玉和林黛玉写的四首五律,中心立意都在首联的最后三字

陈能雄/文

我是一个诗词爱好者,比较喜欢《红楼梦》中的诗词,也试着写过几首品读红楼的诗歌。最近,我重读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写的四首题咏大观园景观的五律,发现两人的写诗风格几乎一模一样,每首诗的主题立意都在首联的最后三字中,其他诗句中的文字都是为这三个字服务的。

律诗分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贾宝玉和林黛玉把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衔接得很妙。贾元春回乡省亲之时,喜欢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命贾宝玉现场为这四处景观题咏。潇湘馆种有千百竿翠竹,清幽美丽,是元妃省亲第一行幸之处,之前贾宝玉为这里题写“有凤来仪”四个字,有颂圣之意。贾宝玉写的第一首五律是《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这首诗第一句“秀玉初成实”,贾宝玉用“秀玉”来形容潇湘馆的翠竹。贾宝玉在第二句中写明竹子的作用:“堪宜待凤凰”,凤鸣于竹,一直以来人们常把凤凰和翠竹联系在一起,潇湘馆新种的竹子才刚刚茂盛起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凤凰的到来。首联最后三字“待凤凰”,点明诗作的题目“有凤来仪”,同时也确立整首诗的中心立意,后面几句都是描写翠竹以何种姿态等待凤凰。

颔联“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承接起句中的“待凤凰”三字。一竿竿竹子青翠欲滴,碧绿如玉,丝丝的清凉之意迎面拂来,令人通体舒畅。这样清幽的地方谁都喜欢,凤凰喜欢飞到潇湘馆的竹林里,文人墨客、俊男才女也喜欢在这里读书抚琴。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元春被皇帝封为贤德妃,是贾府呈现凤鸾之瑞,她回乡省亲,就是凤凰归来,而林黛玉清丽脱俗,如同高贵的凤凰,她成为潇湘馆的主人,正配她的身份。颈联“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描写翠竹茂密,既挡住阶下的雨水往上溅,又不使书房内的鼎香飘散到帘外,进一步衬托出这是一个“凤凰宜居”的好住所。

林黛玉会选中潇湘馆,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些。”贾宝玉在诗中所描写的竹园风光,正是林黛玉所喜欢的住所。在诗的结句“好梦昼初长”,再一次称赞潇湘馆的美好,呼应首联中的“待凤凰”。

贾宝玉写的第二首五律是《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芜苑与别处景观不同,这里没有桃李松梅等花树,却长满香草,如杜若蘅芜、紫芸青芷,牵引着藤萝薜荔。诗的头两句:“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描写蘅芜等异草遍生苑内,原本就香气浓郁,再加上藤萝薜荔的助力,愈加芬芳。首联的最后三字“助芬芳”是全诗的主旨,点明诗歌的题目“蘅芷清芬”。贾宝玉在颔联中形象地描写萝薜是如何“助芬芳”的,“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山石墙壁、檐柱阶栏间缠绕的藤蔓,柔软地牵引着香草匍匐前行,散发出一缕缕清新的芳香。

颈联“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描写柔嫩的藤蔓沿着弯曲的小径生长蔓延,香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轻轻滴在回廊里,薜萝和香草之间的协作映衬,使得蘅芜苑芳香四溢。尾联“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贾宝玉化用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结句仍未离开香草芬芳的意思,映带首联中的“助芬芳”,在这样香气氤氲、清新安静的世界里,可以做一个悠长的好梦!

贾宝玉写的第三首五律是《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快绿”是怡红院的匾额,原来贾宝玉题写的是“红香绿玉”四字,这四个字暗含院内两样最重要的花木。院内蕉棠两植,红绿相对,“红香”是海棠花,“绿玉”是芭蕉,贾宝玉说海棠“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西府海棠有少女的情态,文人墨客才会把它取名为“女儿棠”。在贾宝玉的眼中,院内的海棠和芭蕉是两个曼妙的少女,他在诗中写道“两两出婵娟”,婵娟就是美人的意思,他把海棠和芭蕉比喻成一对美人,整首诗的中心立意就在这首联的最后三字“出婵娟”。

贾宝玉在颔联中描写了婵娟的姿态,“绿蜡春犹卷”之句化用唐代钱珝的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早春略有寒意,芭蕉叶卷而未展,形如碧绿的蜡烛。叶子中的蕉心还未舒展开来,就如少女芳心暗藏。“红妆夜未眠”之句化用宋代苏轼的海棠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把海棠比喻成红妆少女,怕她在深夜中酣然入睡,就拿着蜡烛照看海棠花。“绿蜡芭蕉”写出少女的芳心,“红妆海棠”写出少女的半睡半醒的样子,都是为了承接“出婵娟”三字。

在颈联“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的句子中,贾宝玉继续描绘出海棠和芭蕉两位“婵娟”的身姿,一个凭栏而立,垂下红袖,一个倚石而靠,青裳如烟。尾联写海棠和芭蕉“对立东风里”,两个风姿绰约的婵娟,怎能不使贾宝玉这个未来的怡红院主人心生怜爱之情呢?

按贾元春布置的作业,贾宝玉还应该为“浣葛山庄”题咏一首诗,林黛玉见他一人在短时间内就要写出四首诗,大费神思,就暗助他一臂之力,代他写了一首五律《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浣葛山庄有茅屋数间,屋边长有桑榆槿柘等树,更有杏花红艳如火,让人联想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贾政让人用竹竿在屋舍上挑起几面酒幌,饲养一些鸡鸭鹅,种一些应景的瓜果蔬菜。林黛玉在首联中写道:“杏帘招客饮,在望在有庄”,从这可以看出诗人是远远看到屋舍上的酒幌,知道这里有个村舍酒家,这首诗首联的最后三字“有山庄”,点明“浣葛山庄”的名称,同时这三字也是整首诗的中心立意,后面的六句诗都是描绘“山庄”风光的。

这首诗与贾宝玉近看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不同,林黛玉是远望浣葛山庄。贾宝玉可以细致地描写庭院回廊间的花木风景,而林黛玉则以大格局去描绘浣葛山庄的整体风光。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描写一群白鹅在长满菱荇的水池里游水嬉戏,两只燕子飞向田边的桑榆树,又飞回到院子里,忙着衔泥筑巢。颈联“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一派田园景象,一眼望去都是韭菜园子和稻田,空气中弥漫着稻花的香气。

林黛玉在描写村庄风光的同时,不忘这是应制颂圣的诗句,尾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歌颂太平盛世。男耕女织是乡村间的生活,“耕织”二字正好呼应这首诗的中心主旨——“有山庄”。这首诗清新流畅、自然天成,元妃看后大加赞赏,把它列为四首五律之冠,并把“浣葛山庄”改名为“稻香村”。

可见,林黛玉的诗词造诣略高于贾宝玉,但两人创作的五律的套路是一样的,都讲究四联起承转合的紧密性与和谐性。两人写的五律主旨立意都在首联的最后三字中,“待凤凰”、、“助芬芳”、“出婵娟”、“有山庄”,都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动词形象贴切,名词的意象则用后面六句诗逐一阐释,层层渲染。四首格律诗看起来工整和谐、词句唯美,我们学写律诗可以借鉴这种创作方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