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绍兴祭祀“酒神” “冬酿”祈求福祉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应金萍

一、立冬含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阳历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为立冬。自古以来,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躲藏起来准备冬眠。

二、民俗活动

酿黄酒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我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节日,也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历朝历代的帝王所看重,一般都会在这一天率领文武百官设坛祭祀。

民间注重的是立冬带来的吉祥意义,并一直延续至今。浙江的很多地区会在立冬日开酿黄酒,其中以绍兴为代表,也最为流行。作为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一直与华夏文明相伴相生,息息相关,在酿造上也更加注重与时令的合拍。由于气候变化,立冬后绍兴的鉴湖水沉淀物下沉,是一年中最清冽的时节,而且低气温能有效抑制杂菌繁殖,保证发酵顺利进行,并使酒在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口味。千百年来,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约120天最适合酿黄酒,绍兴人称之为"冬酿"。

古代酿酒依靠经验的口授心传,稍有差池就是失去应有水准,酿出的酒常会味道发酸带涩。所以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各类酒坊,每年立冬开酿之前,都会上香摆供品,虔诚地祭天祭地祭"酒神",祈求福祉。祭拜仪式有简单也有复杂,为的都是能酿出一坛好酒。酿酒师傅们以传统的酿酒本领,通过立冬后的天时,加上地利人和,酿造出纯正的黄酒来。

21世纪的今天,绍兴民间依旧在立冬日祭祀"酒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并逐步演变成一种酒俗和风情,始于1991年的绍兴黄酒节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续至今。在立冬日举办黄酒节开酿典礼,依然采取古朴而传统的祭祀仪式,效仿古法献祭品、朗诵祭文、上香祭拜。典礼过程中,由身穿祭祀服装的酒企代表上香祭拜"酒神"和朗诵祭文,德高望重的当地酿酒师傅现场展现最原始、最传统的酿酒过程,以表达对先辈们传承下来的酿造技法的坚守和尊重,也体现了今人继续铭记黄酒传统的匠心精神以及将黄酒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每次开酿仪式后,都要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师仪式也是效仿古法,包括徒弟鞠躬、敬茶,师傅喝茶、回赠长衫和耙头等环节。"师带徒"是绍兴黄酒酿造技艺得以千年传承的主要方式,时至今日在各大酒厂继续在沿用。

三、传统饮食

补冬

立冬以后慢慢进入冬季,天气渐渐转冷,人体消耗较大,这是进食滋补的大好时机,人们的饮食就会特别讲究。在浙江,立冬日人们要杀鸡或鸭补身体,为求最大的效用,吃鸡鸭都有特定的时间;也有吃猪蹄进补的,信奉的是"吃前蹄补手,吃后蹄补脚"。在湖州立冬日则吃杂菜果饭,与此类似的是嘉兴农村立冬节气吃咸肉菜饭和南瓜团子。咸肉菜饭用刚上市的新米煮饭和霜打后的青菜、咸肉做成,最好用稻草烧火,这样的咸肉菜饭又香又糯,而南瓜团子以老南瓜为主料,用的馅是猪油豆沙、萝卜丝和咸菜豆腐干夹杂而成。

四、扩展知识

1、百年土法熬红糖

义乌民间流传的农谚有云:"有糖无糖,立冬绞糖。"有"红糖之乡"美誉的义亭镇,用糖蔗榨制红糖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每到立冬这天,义亭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甜蜜的味道,村村都采用传统的连环锅古法熬制红糖,它浓郁、醇厚,给人以幸福感,让散布在大江南北的义乌人都能感到家乡的温暖。

2、腌制金华火腿

与黄酒的"冬酿"仿佛,每年的立冬至立春期间,也是久负盛名的金华火腿的最佳腌制时节。这个时间段,火腿加工企业纷纷开起生产流水线,投料腌制火腿。传统工艺制作的金华火腿,要历经40多个大大小小的步骤,其中"上楼"发酵前就需要连续7天以上的"晒制"环节,这样能让火腿形状更好、色泽更美、味道更佳。

五、有关节气的诗词谚语

1、诗词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2、浙江农谚

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