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京八景到沈阳十景的四百年去来

“清初八景”如今已绝迹

“盛京八景”最早出现是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当时随着清王朝移都北京,盛京降格为陪都,城建工作陷入停滞,没什么风景可言了。那么这时“八景”都是啥?其一,是“庙里有井”,原小南门外关帝庙,其下有井,而另一说法是大南关大佛寺,或大东门里龙王庙;其二是“井里有庙”原小北边门里街西某井内有凸出青石小庙模型,水浅即见;其三是“人从碑下走”,说的是原城内钟鼓二楼,楼上有碑,楼下四面均可通行;其四是“水自桥上流”,原大西门里有一座干石桥,遇到下雨天雨水就漫过桥身,从桥上流过;其五是“铜匾一块”,指的就是传说奉天省府尹衙门或承德县署大门上所悬挂的铜匾;其六就是“铁匾一块”,指的是原小东关灶君庙,其匾为铁制,铸有“慈航普渡”四字;其七是因为传说某年大雨瓢泼,坏城墙一堵露出一个石刻的睡僧像,传闻一时,便有了“和尚枕着城头睡”;其八则是原城西东隅女墙下的“金钱眼”,当时有石制金钱一个,筑于墙内,相传内刻“沈阳”二字,并藏佛一尊——不过很可惜,这八景现在都不存在了。

沈阳文史专家刘振超曾对“盛京八景”做过细致的梳理研究,据他介绍,早在顺治、康熙年间开始,便有“盛京八景”、“留都十六景”相传。乾隆年间,盛京有脍炙人口的“万泉八景”相传。同治年间,《陪都记略图》中则出现了“盛京十景”的说法。光绪年间,有“陪京八景”之说。及至近代,随着沈阳城建规模越来越大,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在一帮文人的推动下,评选“盛京八景”成了最热门的娱乐活动,《承德县志》、《沈阳县志》、《辽海小记》和《奉天古迹考》等书,以及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报纸纷纷评选和记述不同名称的“盛京八景”,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中国好声音”。

终于来了发现美的人

“留都十六景”的说法则最早出自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这“十六景”分别是天柱衡云、开城霁雪、东园泛菊、龙石观莲、实胜斜晖、浑河晚渡、御园春望、黄山秋猎、沈水春游、永安秋水、大堤踏月、塔湾落雁、景佑晓钟、天坛松月、南塔柳阴、望云列障。

听听这陈梦雷的版本,就是不一样,“十六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每四个字都像幅画一样。看来人生境界不同,看风景的感觉也不同。陈梦雷可是一等一的文人,但他却不巧政治上犯了错误,罪虽不当死,皇帝看他很有才学,把你流放到盛京去吧。

陈梦雷来沈是在农历二月,正值风沙大的时候,过了几个月,草绿了,花开了,陈梦雷一看,这留都其实也不错嘛,没事出去逛了几圈,越逛心情越好,一口气罗列出16个景点。陈梦雷的《留都十六景》,囊括了清初盛京最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后来陆续出现的“盛京八景”、“沈阳八景”及“沈阳新十二景”等城市景观文化提供了借鉴。

从京城来了个刘世英

从字面上看,陈梦雷编辑的这个旅游手册,大部分在今天还能找到影子。开城霁雪是说沈阳城有八个城门,赶上雪后放晴,打开城门,外面一片沃野银装素裹,颇为养眼。东园泛舟里的东园指的就是今天的万泉公园一带。龙石观莲说的是今天的皇姑区沙河子一带,据说过去那里荷花开的不错。御园春望说的是北陵。黄山秋猎说的是盛京城南三十里有座荒山,那时候那地方可能还有些小动物。望云列障说的是辉山。

同治六年(1867),从首都过来了一个文人名叫刘世英,这人是个旅游发烧友,刘世英边走边写,6年后出了《陪都纪略》。这本书包含了盛京的风土民情、山川景物方方面面。

面对前辈陈梦雷,刘世英很不低调,大笔一挥就把“十六景”砍掉了6个,留下10个重新编排,推出了一个精品游。这“留都十景”包括:凤楼观塔,御苑松涛,三台夕照,万泉垂钓,神碑幻影,福陵叠翠,陡山霁雪,浑河晚渡,柳塘春雨,道院秋风。

一位本地才子的反击

刘世英这“留都十景”中,有一些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凤楼观塔,说的是故宫凤凰楼及盛京四塔,还有现在无存的辽代崇寿寺白塔,那时候凤凰楼相当于沈阳最高建筑,只要站在上面,目之所及就能看见东西南北塔,现在别说站在凤凰楼,就是站在彩电塔上,你要能找出四塔也算你眼神好。还比如三台夕照,说的是那时候三台子一带由于地势高,夕阳西下也很小清新,现在三台子还在,但如果你想领略夕照,那你得看周围建筑挡光率是多少了。

可能是看刘世英这个不出名的文人抢了风光,5年后,大文人缪润绂站出来。缪润绂不简单,14岁会写诗,24岁就考中了举人,诗文享誉辽东,地位不逊于现在的韩寒、郭敬明,而且后来也当上了翰林院编修。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缪润绂就出生在沈阳,曾祖就是康乾时期的盛京名士缪公恩。这样一位本地才子,看见个外人对自己家乡说三道四指点江山,当然不能忍了,你刘世英是谁啊,整天揣个本子到处啰啰嗦嗦,烦都烦死了。缪润绂于是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推出“陪京八景”,分别为天柱排青、辉山映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莲、万泉垂钓、皇寺钟声。

缪润绂选取的是比较科学、比较接地气,这八景今天也大多是沈阳的标志性景点,后世所传的“盛京八景”,也以缪润绂版本流传最广。

永不停息的评选

缪润绂之后,“整景”的游戏还在继续。担任过奉天政务厅厅长的藏书家金梁推出了“奉天八景”,同盟会革命者钱公来又在《辽海小记》中写出过“八景”,此后历经各个时期,评选八景都是大报小报屡试不爽的互动项目。

但近代以来,随着沈阳城建规模越来越大,“八景”变化也越来越大,笔者看了看,比较稳定是辉山、东陵、北陵、故宫、舍利塔、万泉公园,剩下的景观,都是与时俱进。比如金梁在《奉天古迹考》中提到一个“西园晚眺”,这个“西园”说的就是沈阳历史上最早的公园奉天公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由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建议所创建,位于小西边门外(今市政府西侧),上世纪70年代初改为沈阳宾馆。当年的奉天公园亭台楼小桥流水一应俱全,还有露天茶社和文艺表演,真是沈阳人消夏纳凉的绝佳去处,金梁估计没少去玩,就把这地方纳入一景。

20世纪40年代,国统时期的《东北先锋报》也刊载了八景:东行早市、太原灯火、隆业春游、南湖情侣、舞厅车云、工业废墟、万泉扁舟、站骚旅群。不难看出,这次入选的都是沈阳当时的新地标,不是市场就是娱乐场所,连灯红酒绿的北市场(舞厅车云)、南湖公园谈恋爱的情侣都给罗列进去了,看来这次评选声色味道很浓。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沈阳经济大发展,新时期的评选也在继续,1988年根据群众推荐,沈阳成立了一个评委会,认定了沈阳新十二景,这里面把南运河带状公园、新乐遗址、彩电塔、沈阳动物园都列了进去。1997年,沈阳又评出了十五大旅游景观,新增添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夏宫、植物园、卧龙湖、怪坡等景观。

刘振超认为,沈阳各个不同时期的名胜景观虽然不同,却各有短长,但评选的原则都是基于:一、能体现和反映盛京古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点,而又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场所;二、流传广泛而久远,为百姓所熟悉并喜闻乐见,又便于大众观赏;三、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兼有历史人文景观、市井民俗和自然风光的景观。

总之,无论“八景”、“十景”还是“十二景”,都是“最沈阳”的景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