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处决时最后一顿饭菜里一定要加一样东西,并且狱卒一定会答应

古代死刑犯处决时最后一顿饭菜里一定要加一样东西,并且狱卒一定会答应

从古到今,无论是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还是现代社会文明,死刑是所有刑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惩罚,不论何种方式的死刑,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因此在具体决断的时候,主审官一般情况下都是慎之又慎,担心出现冤狱的现象。

就以清朝为例,处决一名犯人,量刑以后,涉及到死刑的时候,需要层层上报,最后由刑部定夺,由此可见古人对待人的生命也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案件的社会影响大,有时皇帝还会亲自参与其中,这种情况在古代也非常常见。

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那些影视剧中,县令或知府将惊堂木一拍,立即做出死刑的判决,并抽出令牌要求马上问斩,这里面自然带有艺术的扩张形式,也是为剧情的紧凑和高潮所设计的内容。对于死刑犯的处决,即使刑部批准了,也要选择秋后问斩。除非是两军阵前,士兵不听命令,才有当场格杀的现象,这是形势所迫,主将希望以此起到杀鸡骇猴、稳定军心的效果,因此才可以临机决断。

古人选择秋后问斩也很有讲究,秋天代表着萧瑟,意味着生命的枯萎和凋零因此选择在这个时候让犯人上路,也暗合了古人所提倡的人和自然相适应的哲学智慧。顺应物候节气去实施刑罚,也是他们眼中天道的一种体现。

而当一名犯人被宣告秋后问斩时,犯人临走前的一顿饭,可以自己提要求,前提是要求不要太过分,狱卒也会尽量满足,或者和家属结合,让犯人吃一顿不错的美餐后安心上路,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但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就是犯人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最后有一种要求必定会被保留,这就是他们生前最后一顿饭的食物里,必须有一块生肉。这种做法自然又牵涉到古人的迷信思想,他们认为,人死后要去阴间报道,路上会遇到恶狗的侵扰,所以碗里有生肉,可以带到阴间喂给恶狗,如此就能安全无事了。不能不说,在这方面,古人的脑洞也很大。

而在具体执行死刑的时候,那些刽子手们也讲究很多,为了怕犯人阴魂不散,执行的时间选在午时三刻,此时正是天地阳气最盛的时候,犯人人头落地,魂魄会被阳气压制,也就不会找刽子手的麻烦了。

另一方面,在行刑前,刽子手还会在刀口上喷上一口酒,目的也是增加煞气,降低心理上的恐惧感。不要认为刽子手天不怕、地不怕,他们那么多讲究,正表明了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生命敬畏的成分在内。

现代文明社会中,虽然没有这么多讲究,但犯人在临走前,抽根烟,吃顿自己心仪的饭菜,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