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一生做了四件善事,让家族800年兴盛不衰

范仲淹是中国古代难得的修身齐家安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是华夏知识分子精英的道德榜样。他一生致力于四件善事,使他的族人收益颇多,是以维系800年兴盛不衰。

范仲淹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思想节操影响千年,这是大善。

范仲淹亦身体力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足迹所涉,无不兴办学堂,教泽广被;晚年又出资购买良田千亩,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激劝“读书之美”,范氏义学在教化族众、安定社会、优化风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教化有功,族人受益最多,是以维持千年。

明道二年(1033年)七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为民请愿,天下受益,有大功德。

范仲淹出任泰州时,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保障,后世“捍患御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泛滥,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注入于海的治水计划。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经画,此整治水患方案宋明清皆参用,泽被后世。

为官能造福一方民众,这也是大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