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英雄一心为国奉献,却偏偏死在自己人手里,还被抹黑五百年

清官难为,这是古代官场都清楚的道理。做清官是一桩苦差事,吃力不讨好,还得罪人,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博得清名,受到百姓爱戴。

古往今来,有名的清官大都下场凄惨,这都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封建官僚政治数千年来所遗传下来的潜规则。

明朝时候的于谦就是一个清官,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又很有性格的人,他不仅能在当时朝政中独当一面,力挽狂澜,而且每次辩论都口若悬河,口才很好。

他曾经跟宣宗一起镇压叛乱,曾经受皇帝的嘱托,一条条陈述朱高煦的罪状,直把他说得战战兢兢,不停磕头求饶,所有罪名一一应承,这种霸气和口才也不是谁都能有的。

于谦是少年英雄,20岁就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皇帝身边做事,官位也步步高升。而且他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比如随宣宗一起出使江西,查办贪污,不仅整治了很多贪官,还给很多被冤枉的人翻案,当地百姓叫他“于青天”。

在古代水患是一场大的灾难,统治者无不为此头疼,明朝灾难也比较多,尤其是水患很难治理。

正统十年,黄河决堤,大批灾民涌入于谦治理的地方,造成当地很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灾民数目一度达二十多万。

朝廷强令灾民返回故乡,但于谦不让,他知道这些灾民回故乡就会活活饿死,就将这些流民编入治下,让他们通过自我生产的方式自行救助。

于谦给他们配发土地、种子、耕牛,让他们实现生产自救,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赈灾方法。

不过于谦这种人当时很多官员都烦他,第一,他太铁面无私,不讲情面,谁有贪污的事他第一个上奏,断了人家财路;第二,他不懂人情世故,别人办事都送礼,他都空着手去,还蹭人家一碗茶喝,人家给他办事没什么好处,还赔点。

久而久之,大家都视他为眼中钉。

英宗登基后,跟在他旁边的太监王振也地位直上,在朝廷上只手遮天。当时,有个官员名字和于谦很像,王振因为私人过节想报复这个官员,结果错把于谦投入监狱,他发现搞错后将于谦放了出来。

于谦不仅没得到道歉和补偿,反而被贬官发配了,但于谦却没有半句怨言,由此可见此人也是颇有胸襟的。

瓦剌入侵的时候,当时的王振经竟然还怂恿皇帝率兵亲征。英宗也傻,很快就答应御驾亲征。结果,明兵全军覆没,英宗还被俘虏了。

这一朝皇帝还被瓦剌俘虏,成了当时最大的笑话,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然可是要出大乱子的。甚至有官员认为应该即刻迁都南方。

情急之下于谦稳定住了局面,一顿痛骂,认为这是步南宋后尘,应该拖出去杀掉。为了断绝瓦剌挟持天子,于谦建议英宗弟弟即刻登基,好让朝廷有主。时局才渐渐稳定下来。(也就是这点,给后来于谦被杀埋下了隐患)

被俘虏的英宗听到消息后,心里别提有多不爽了,你这家伙我对你不薄,现在我一落难你就这样对我,早晚我要收拾你。瓦剌人见没有什么好处,杀了又不太好容易有仇,留在这里又浪费粮食,于是就把英宗给放了。

这样子朝廷的局面就尴尬了,一个是尚在人世的前帝,另一个则是刚登基的新帝,要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英宗被自己的弟弟软禁了。好不容易捱了八年,景帝重病驾崩。英宗重新登上帝位。重新夺回权力的英宗这下开始报复了,仅仅第二天,于谦就被下了狱,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这个兢兢业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清官,却死在朝廷自己人的手里。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拿了一壶酒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祭奠,曹吉祥发怒鞭打他,连旁边人看到都动容不已。到了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来了。都督同知陈逵被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于谦死后,他的家眷全都被发配边疆,下场凄凉。在抄家时才发现,原来于谦的家中什么金银财宝都没有,最多的就是书。着实令人悲叹。同一年,新任兵部尚书上位,不过一年时间贪赃竟然上达百万之巨,所干坏事败露,而于此同时边境又混乱了,此时的于谦却早已远走,只剩下坟前这一抔黄土和满腔爱国的赤胆忠心,孤魂夜鸣,诉说着古代忠臣同样的下场,无比凄凉、孤独。

英宗此时才真正的痛彻心扉,不仅是因为于谦的冤死,还有一个对大明真正有用的人才的早逝。英宗也是束手无策,心里追悔莫及。他这时才意识到,国不可一日无于谦,然而却为时晚矣。也正是自己将这个为国为民的人,送上了死路。

如果皇帝能够抛却私怨,有一颗公心,也许大明的国祚还要来得长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