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对山西有哪些贡献?

平心而论,阎锡山的经济建设能力最高,政治能力次之,军事能力最次,虽然他是军人出身。他对山西的最大贡献就是经济建设。

在其长达三十八年的山西执政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分别是1917-1926年,1932-1937年,对改变当时山西面貌有很大的作用,山西也因此成为“模范省”。1、第一次建设

阎锡山在袁世凯死后,获得实权,就开始第一次建设山西。这次的特色是比较传统,走传统儒家养民治理与推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从乡村经济到社会风俗转变,阎锡山推行“六政”: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

推行白话文,成立育才馆,培养山西新政专门人才。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村禁约》,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ps:看阎年谱发现,阎锡山给学生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背诵这些规定,然后背给村里人。

总结:“民国六年九月,阎锡山任省长,内得以事权,外北洋未分裂,而行晋省新政。既有传统,又有现代。农业为之基,工业、教育并行;调查、医疗、行政效率皆以使权力深入基层,收卓然之效”。

如果说王永江的东北建设,为张作霖入关争天下奠定了基础,那么阎锡山的山西一省建设,支撑了其1927-1930的四年作战。2、第二次建设

自1926年军兴,阎锡山击冯、击奉,反蒋,十年建设毁于一旦。“避大连而静思,寓居外而思乡,历时八月反思,腹生十年建设方案”。回乡省亲,遇九一八,时也势也,命也运也,机遇再来。

阎锡山回到太原后,再次发挥其建设才能。成立委员会,成立建设处,前者树新风,后者招人才,风气先开,技术并行,留学生爱家乡之精英多归晋。

在抗战前,太原炼钢厂,年产钢36000吨,焦炭72000吨,生铁4800吨,钢轨3000吨。同蒲线全线通车。

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

民国的黄金十年确实有建构的成分,但阎锡山五年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

阎锡山第一次山西发展是为了守土安民,第二次是为了强大国家。总结:

阎锡山第一次建设更接近传统,第二次建设直接是重工业导向强大国家,这也是国家危机加深的体现。我们更多应该考虑重工业建设的时代背景与迫切要素,而不是基于小清新去求全责备。参考文献:

民国阎百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