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大功的将军要削发出家,宰相嘲笑他,结果宰相被杀人家升官

政治局一向不是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在政治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顺势者昌,勇退者安。不过,身在其中,也是身不由己的。今天我们来说武则天时候的事。

在唐朝初期的时候,武则天有段时间建立起了武周政权,当时让很多原唐朝的大臣们都很不满,所以大家都是表面上屈服于武则天,背地里却都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等着恢复大唐盛世。后来,武则天病重,就由她的两位面首张昌宗、张易之来执掌朝政。同时,宰相张柬之和中台右丞以及相王府等开始策划政变,拥李显上位。

张柬之为此事已经谋划了很久,他还在御林军当中安插了杨元琰作为内线。之前他就跟杨元琰讨论过以周代唐的事情,但是杨元琰的态度也是支持的,所哟后来张柬之做了宰相之后,就把杨元琰推进了御林军当中,还掌握了部分指挥权。同时张柬之还将右羽林军的大将军李多祚拉到了自己这边,因为李多祚是之前的高宗皇帝提拔起来的,张柬之就煽动他,现在高宗皇帝的儿子被那两个人威胁着,是时候报答高宗皇帝了。于是李多祚便成为了张柬之这边的得力干将。

于是后来,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找准机会,联合了羽林军发动政变,将张昌宗和张易之杀掉,让李显复位了,后来这些理工的大臣们都被封了王。只是他们并没有赶尽杀绝,结果就为后来埋下了祸根。结果上位的李显又是个妻管严,所以韦皇后和武三思勾结在了一起,武家人也仍然在掌权任职,最后张柬之他们就被这二人勾结陷害贬了官。

参与了这场政变的还是有聪明人躲过了这次祸事,就是杨元琰。他是个对政治很敏感的人,他预感到了事情有变,所以提前就上奏,说自己要出家,请求辞掉官职以及他的封赏,但是皇上没有答应。杨元琰就很担忧,觉得再不隐退,可能杀身之祸就要来了。结果最终,杨元琰的判断是正确的,之前封王的那些功臣都一一出了事,而杨元琰凭借其对政治的敏感保住了性命,虽然他也曾被抓起来调查,但是最终都逃过了一劫。

等到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后,杨元琰便又重新登上舞台,一路高升,知道刑部尚书,还被封为了魏国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