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陈独秀的儿子,建国后在窑厂做工,毛主席知道后批示:给予照顾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他与毛主席曾经是师生,是同志,后因某些问题而分道扬镳。陈独秀曾连任中共一大至五大总书记。他有6个子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四子陈鹤年(后改名陈哲民)、长女陈玉莹、次女陈子美。

陈松年是陈独秀的第三子,与哥哥延年、乔年为一母所生。他一生经历太多太多的苦难和不幸,刚出生父母离异,1927年,陈松年17岁那年,大哥延年在上海被害,噩耗传来,真是晴天霹雳。

哥哥延年的后事,是松年和姐姐玉莹去处理的。当他们兄妹二人来到上海后,国民党当局不但不让他们收尸,连看都不让看他哥一眼。兄妹二人,只好在哥哥就义的地方烧了几炷香和一点纸,还痛哭了一场。

1928年,二哥乔年又在上海被迫害,他的后事又是松年和姐姐玉莹去处理的。那时,国民政府仍然是不让收尸,当他们兄妹二人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乔年那种惨烈之状,心中的痛苦确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以至于姐姐玉莹受了严重刺激,精神失常,一病不起,不久也随二哥而去了。松年的姐姐死时年仅28岁。

1938年,日本侵略者即将占领安庆之时,陈松年弄了几只小船将家中的财产全部搬到乡下,藏在陈家的祠堂里,然后准备去找父亲陈独秀。结果日本人将祠堂里的财物几乎洗劫一空。

找到父亲后,陈松年一家和父亲流寓在江津,生活十分艰难。全家就靠陈松年夫妇在江津对岸的德感坝九中教书的微薄薪金维持的生活。在这里陈松年尽力侍奉祖母,陪伴父亲度晚年。

陈独秀1942年在江津去世。由于战乱,松年只好把两位老人,暂时安葬在那里,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陈松年到处求人,才托福建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用木排装上,沿江而下运回安庆。

解放后,由于身份和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他也遭遇了不少困难。他当过会计,教过书,后又到窑场当工人。面对困难的环境,大女儿陈长玮和二女儿陈长玙读完高中后提出不上大学,出来做工,帮助家庭摆脱困难。而陈松年夫妻俩却坚决要求儿女们上大学,以保住陈家世代书香门第的家风。陈松年对两个女儿说:“我就是勒紧裤带,不吃不穿也要供你们上大学。”为了儿女们上大学,陈松年夫妻俩走出家门去窑场抬土,修铁路,糊火柴盒。

1953年2月,毛主席乘军舰“洛阳号”巡视长江沿岸。21日上午,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和市委书记赵瑾山登上“洛阳号”见主席。主席站在船头,凝视长江岸边的安庆城,好像忽然想起了出生在这里的陈独秀。

于是主席问傅大章:陈独秀的家在安庆什么地方?傅大章说:在怀宁独秀山下。主席又问: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独秀山而得名?傅大章回答说是陈独秀因独秀山而得名。

谈话间,主席又问:“陈独秀家里还有谁?”傅大章说:“有个儿子陈松年,在窑厂做工,生活比较困难。”当得知陈松年在此地生活窘迫曾卖房以维持生计时,主席说:“陈独秀后人生活有困难,可以照顾嘛!”主席批示:“给予照顾。”

“可以照顾”,有了最高领袖的这句话,有了批示后,当地立即确认了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的烈士身份,颁发了烈士证书。安庆地委统战部开始按月发给陈松年30元人民币作生活补助金,且一直发到1990年陈松年去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