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蓝玉不死靖难之役会不会改写?

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是因为朱允文没有得力领兵之将,才让朱棣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逆袭成功。朱元璋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的儿子会谋反,自己辛辛苦苦指定的接班人没能守得住江山,这也算是其晚年大肆屠杀功臣的报应。不过探客认为即使蓝玉当年还在,朱棣造反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为什么呢?

蓝玉

一、后期朱棣的军事才能并不亚于蓝玉

作为太祖的第四子从小就热衷军事,文治武功不亚于朱元璋的一代雄主,朱棣成年后被封燕王就藩于北平,多次跟随徐达、蓝玉等名将北征前元残余势力,后由于朱元璋对功臣的猜忌北平方面的驻军全部由朱棣指挥,并两次率师北征并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多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其军事指挥能力,更提升了其在军中的威望,以致在其后期造反时很多北方驻军将领都不在而降。况且作为名将徐达的女婿跟随徐达征元多年,其军事要领、战略战术等也学习的差不多了,就连徐达也多次向朱元璋夸赞朱棣的军事才能。再加上蓝玉善长的奔袭战术朱棣在跟其征元的时候也多有了解,对于这位名将的研究也绝非一日,所以即使对决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况且朱元璋早就对功臣有猜忌之心,在朱棣就藩北平时就告诫其要多学领兵打仗之要领,为大明守卫好北边国门,朱棣不可能不仔细研究蓝玉的每套战术战法。

朱棣

二、蓝玉能否成为领军人物还存在不确定性

蓝玉虽然作为太子朱标的嫡系将领,其也是朱标的坚定支持者,可由于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传位其子朱允炆,由于没有共同的经历且接触不多,朱棣起兵的时候朱允炆是否会让蓝玉挂帅都不一定。我们知道朱元璋晚年对功臣过于猜忌,即使能侥幸逃脱的话也不可能再掌握兵权的,作为帝国皇位的继承人朱允炆肯定理解并认可爷爷的决定的。加之朱允炆年龄尚浅又缺乏治国治臣之经验,而蓝玉作为一个有勇无谋的悍将,朱允炆肯定担心自己一旦让蓝玉重掌兵权的话,以自己的政治手段和能力是根本无法抑制蓝玉的。与其将来受制于武将干政,还不如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与朱棣放手一搏,即使不能成功也不会变成亡国之君。而蓝玉要想和朱棣对决的话除非朱标在世,可如果朱标在世的话朱棣敢反吗?相信以朱标的政治手腕和才能根本就不需要军事对峙,直接通过政治手段就可以让燕王朱棣老老实实待在封地而不敢有二心。

蓝玉

三、燕王师出有名且深得人心

朱允炆错就错在听信儒生黄子澄的建议,在削藩的策略上采取过激的手段,毕竟皇子守卫边疆是朱元璋钦定的铁则,虽然与历史的潮流不符合但刚登基就想解决说明政治能力有待加强。朱元璋毕竟刚死,而各位皇子们在藩地多年早已根深蒂固,不是简单的去职监控就能解决的。想想朱元璋封了多少个皇子宿边,个个都是有兵有地的实权王爷,你一下子削去周、代、珉、湘、齐等诸王难免让其他各王抱团造反。果然燕王打着太祖钦定的诸王有诛杀奸臣进京勤王的权利,就以黄子澄、齐泰为奸臣自己为国靖难出师南征。其实历史上对于藩王尾大不掉的问题早有解决之法,那就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很好的解决藩王威胁中央的危害。

四、朱允炆深受儒家思想束缚

朱棣都举兵造反了朱允炆还顾及亲情,竟然给前方统帅下令“勿伤我叔”,以致朝廷军队在与燕军对决的时候常常束缚了手脚,而朱棣正是凭借这个敢于横冲直撞。同时朱允炆缺乏政治判断能力,一味听信儒生黄子澄的建议,老将耿炳文初败就被无能将军李景隆替代,结果导致大明的有生力量被燕军相继团灭,以致很多后世评说李景隆时都说他是燕王派到朱允炆身边的卧底。而如果此时换做蓝玉出征的话,在作战上会受到更多的牵制,而如果稍微有点不顺利的话很可能导致被替换领导权。我们知道朱元璋手下之所以名将如云,不仅仅是因为将士们勇猛过人,还与朱元璋的果敢指挥和充分信任有关,而到了其孙朱允炆时没有经历过战火,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做事犹豫不决又缺乏主见,身边又没有能人协助,即使有再多名将也很可能会被束缚手脚或者弃之不用的,所有即使有蓝玉在也不一定能赢得靖难之役。

当然,军事的胜率还有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朱棣就藩的北平是前元故都,其城墙防卫能力甚至比南京都要好,加之其统领的北方将领都是饱经战争个个骁勇善战。而南方名将基本被朱元璋肃清完毕,围绕在朱允炆身边基本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儒生,一旦遇到军事作战等基本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战术,生生的一手好牌打成烂牌,历史探客认为即使名将蓝玉还在也不一定能阻止住燕王的靖难之役,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