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 | 《爨龙颜碑》临摹解析(18)

至于《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的不同点,不妨结合具体字例分析。为了将这种对比引向深入,并且能够非常具体,笔者从两碑中找出相同的例字共47个,大约占“大爨”总字数的5%,占“小爨”总字数的11%,其中不似的字,反差较大的有23字,自认为更似、更接近的有24字。这一划分未必完全精准,选取字例时也并未特别刻意于某种标准,全凭自我感觉。分完之后统计字数,竟然差不多,也颇有意思。希望通过二碑中相同文字的“似”与“不似”来具体考察两碑书法风格的关系。

不似之字有:“天”“令”“守”“其”“曹”“矣”“长”“流”“当”“督”“歌”“疾”“录”“铭”“宁”“清”“秋”“事”“书”“熙”“颜”“野”“薄”。

相似之字有:“不”“中”“文”“西”“太”“在”“毛”“本”“玄”“亨”“李”“良”“于”“爰”“侯”“孟”“情”“庶”“建”“肃”“显”“姿”“紫”“缨”。

正如俗话所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所选字例中,有的相似度非常高,笔法、气息等某一方面很接近。总的来说,不似之中亦有近似,相似之中亦有不似。同属一地,同一种“爨文化”,没有理由不相似;但两者时间相隔几十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书风,终究有不似之处。就书法创作而言,即使是同一个作者所书,也会因岁月变化而有不似者,更何况分属两碑?通过对比可以强化对两碑的印象,拓展认知。比较乃是一种非常有实效且可广泛应用的书法学习方法。

先看“不似”的具体字例(前一字为《爨宝子碑》中字,后一字为《爨龙颜碑》中字)。

“天”字(见图一)中最接近的是撇画,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爨宝子碑》在起收笔上更着意夸张放纵。“令”字(见图二)的差异在点画,“大爨”中感觉被“截肢”了,撇捺画的孰上孰下也是不同之一,“小爨”则更奇肆。“守”字(见图三)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寸”部的竖钩画,且“宝盖头”左侧点画不同,“小爨”更见风格化。“其”字(见图四)最主要是首笔横画的问题,确定了整体字形的气格。“曹”字(见图五)的差异也是起笔横画的问题,下方“曰”部一宽一窄,改变了视觉观感。“矣”字(见图六),“小爨”中笔画更为精整,这也是“小爨”容易程式化、不易跳出来的原因。“长”字(见图七)的处理在二碑中正好相反,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但都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各臻其妙。“流”字(见图八)差别在“三点水”,整个字形一方一扁,右侧部首倒也有几分神似之处。“二爨”之间毕竟有几分默契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