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列鼎制度,了解一下?

在绵延800年的楚国历史中,贵族何其多。然而时光荏苒,能留下踪迹的却很少。但在河南南阳,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细致勘探,发掘出一大批分属东周不同时间段的楚国贵族墓葬。这一系列考古发掘,让这些古老的楚国贵族逐渐显露于世。

发掘前的工作面

那么问题来了,何以判断这些墓葬为贵族墓葬呢?

在中国的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墓葬形制的大小规格和能证明墓主身份信息的遣册、印章等物,还有一类器物能直接判断墓主的地位,那就是青铜列鼎。

晋侯稣列鼎 晋国博物馆

列鼎,即形制相若、大小相同或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

考古人员在多座南阳楚国墓葬中,都清理出了5件列鼎,工作人员认为,这些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大夫级的。

南阳楚国墓葬11号大墓器物堆积

为什么5件列鼎就能判定墓主人的“大夫等级”呢?

原来,两周时期存在着严格的列鼎制度——《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这里所说的“鼎”,就是列鼎。列鼎的不同数目,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王室贵族的祭祀、宴飨、丧葬等活动都遵从列鼎制度。

随葬青铜鼎的数量,对应墓主人生前在贵族序列中的等级,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列鼎制度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室贵族的生享死葬都以此为标准,人们不能僭越这种规制。

所以,墓中出土5件列鼎,墓主对应的就是“大夫”的等级了。

青铜鼎堆积 南阳楚国墓葬1号墓

列鼎制度萌芽于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趋于成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渐渐衰落。在其产生、发展直至最终消亡的过程中,反映着国家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等级结构的变革。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制度实体渐渐消失了,但“鼎”所涵盖的整套礼乐制度、政治制度,却扎根于华夏人的心底。

古时,鼎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把国家灭亡称为“鼎迁”。

今天,我们熟知且常用的成语:钟鸣鼎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问鼎苍穹……也无一不昭示着“鼎”的重要性。

“鼎”字的演变图

在整个中华文明中,鼎文化源远流长,其作为礼乐制度中的重要礼器而衍生出的列鼎制度,使“鼎”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南阳楚国墓葬 文物出土

而以陪葬礼器组合来“明贵贱,辨等列”的列鼎制度,也在南阳楚国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又一次获得了证实。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