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坑杀20万大军却不杀一个人,是滥杀无辜还是妇人之仁?

楚霸王

说起“西楚霸王”项羽,可谓名震天下。项羽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与秦国有不共戴天之仇。项羽在年轻时失去贵族地位,后来参加大大小小无数次反秦战争,成为“西楚霸王”。他的起点很高,远胜对手刘邦,但是在楚汉争霸中败下阵来,最终落得身首异处,以悲剧收场。深究项羽的失败原因有以下4点。

秦始皇

首先:自矜功高,盲目自大。

不可否认,楚霸王是个古今少有的英雄,年少便霸气侧漏。比如始皇南巡时,项羽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气魄恢宏,豪气干云。当然,项羽有自信的资本,史书记载“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尤其是秦国主力是项羽率兵打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骄傲心理膨胀,自矜功高,更是助长了他的自负。但他不该过于自负。自信使人成功,而自大使人失败。自大的人往往很难看清自己,也更难看清敌人,不知己亦不知彼。自大自负往往是失败者潜在的隐患。

韩信

其次:勇武有余,谋事不足。项羽非常喜欢图一时之快,逞匹夫之勇。韩信在去楚归汉追随刘邦的时候,曾对项羽有这样一番评价:“项王喑恶叱诧,人人皆发;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尔。”项羽也知道谋大事不能光凭一人之勇,还要斗智斗法,少时他不是要学“万人敌”的兵法么,但是学的不怎么样,只能“略知其意”,依旧我行我素,耽其勇武而误于谋略。这种爱逞匹夫之勇的性格在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诗句“力拔山兮气盖世”中同样可以感受到。也难怪范增会脱口而叹:“竖子不足与谋!”

范增

其三:缺乏远见,妇人之仁。项羽的匹夫之勇是很好理解的,他是将门出身。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又颇有些妇人之仁,亚父所说的“君王为人不忍”也是这种妇人之仁,他的“仁义”表现得很不合适,在几次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因妇人之仁而失利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鸿门宴中因为没有深远的预见力,他并没有果决地下达击杀沛公的命令,甚至默许项伯越僭舞剑,任其保护外敌。鸿门宴上樊哙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如果之前项羽还有犹豫的话,那么听了樊哙的一席话,他就已经坚定了不杀刘邦的决心。这就不仅仅是一时的妇人之仁了,这种毫无原则的行为处事,如何能君临天下?

火烧秦宫

​最后:滥杀无辜,残酷暴虐。阶级观念与贵族思想时时刻刻影响着项羽的行事原则,在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在面对贵族观念里视如草芥的天下百姓时却荡然无存,剩余的只有其天性的残忍嗜杀。《史记》中记载:“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这如何是一个君王的作为?在其如此残酷暴虐的行径之下,人心尽失,走上灭亡的绝路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对于项羽的悲剧命运,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