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复大明:历史上的杨起隆之乱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平西王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命令部下“蓄发易冠”,以“复明”为号召宣布起兵反清。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自称“朱三太子”的杨起隆趁机集合亲信,准备起事。

杨起隆起义是历史上罕见的“家奴起义”,一般认为有领导骨干三十多人,参与者数百余人。起事者多为“满洲各家官奴”。满洲贵族对下寡恩,家奴境遇凄惨,宿怀怨望,又受到“反清复明”的号召,家奴们皆愿拼死一搏。杨起隆也不吝爵赏,答应属下杀了多大的官就封他们多大的官。

起义军人数虽然不多,但组织严密,建制齐整。杨起隆自称崇祯皇帝第三子(康熙年间有史可查的“朱三太子”一个手都数不过来),定年号“广德”,设有亲王、阁老、军师、总督、提督、护驾指挥等官职,义军号称“中兴官兵”,号衣服色也有明确的规定,起义者身着赤衣,头裹白布(大明尚赤,吴三桂尚白,可见此次起事多少受到了吴三桂或者吴应熊的影响),以示区别。

杨起隆在鼓楼西街周公直家中召集骨干密商大计,周公直是台湾郑氏降将周全斌之子,为起义骨干。但十二月二十一日,他突然动摇,向八旗汉军都统祖永烈报告,将起义计划和盘托出。与此同时,镶黄旗监生郎庭枢的家奴酒后露言,惊出一身冷汗的郎庭枢赶忙向本旗汇报。

杨起隆得知事情败露,遂率部起事。从《清史稿》的记载来看,义军的装备很是精良,“中兴官兵”们身着铠甲拔出兵刃,四处放火,大造声势。与此同时,得报的满洲正黄旗都统图海,镶黄旗副都统纪哈里迅速调集卫戍京城的“禁旅八旗”围剿义军。义军奋起抵抗,一时间“流矢如雨”,战况十分激烈。

但终究寡不敌众,仓促组织的家奴们也很难对抗训练有素的清军精锐,经过一番激战,清军粉碎了义军的抵抗,抓捕了杨起隆的“齐肩王”焦三、护驾指挥朱尚贤、阁老张大、军师李柱、提督史国宾等两百余人,杨起隆、张子房等逃脱,起义失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