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掌管强大海军的郑和没有为大明朝开拓一块殖民地?

文/炒米视角

不是每个出海的人都是去开拓殖民地的。

哥伦布出海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探险,证明地球是圆的;兩牙和荷兰海盗到美洲是为了抢金子银子去的;英国最早是靠截胡兩牙和荷兰金银发家的;英国去北美最早是为了流放犯人的。

直到工业革命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因为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因素,当你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你需要的是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市场!

而彼时中国若与殖民有关,那就是不断迁徙到南洋的广东和福建等人,以及以南洋和日本为基地的对外贸易的中转站。但中国人到了海外,从来没争取过政治上的强权,往往只注重经济。

而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讲,朱棣赋予了他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宣威”,扩大大明帝国的影响力,建立官方的朝贡贸易体系;

第二个任务是暗中找寻“建文帝”下落。

而郑和本身是个穆斯林,他的最终夙愿是去麦加朝圣。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虽然耗费了很大的国力。但是为开创永乐盛世,奠定大明帝国国际地位,功勋卓著!

这就好比今天的美国航母访问某某国家或地区一样,都是为了彰显国力而做的。但唯一与美国不同的地方是,美国每次航母访问,都是为了维护其世界性金融秩序中霸主地位,为了维护其美元地位的。

而很可惜的是,明朝并没有建立起以国家信誉为基础的货币形式,而是通过银本位进行对外贸易结算的。

而本身中国产银量很低。虽然我们当时在江浙苏松有非常大规模的手工业。但是明朝始终没法解决贸易中的金融问题。所以最终决定商品价格的并不完全依赖于西方的市场,而是依赖于银子的供应量,所以明朝的经济一直处于一时松,一时紧的状况。

当大量的白银从美洲运往中国的时候,大明国内也出现过通货膨胀,银子不值钱的时候,武大郎卖炊饼,都能买房子养美人。西门庆一顿饭就可以吃二三十两银子。但是一旦银子供应量下降,整个朝廷捉肘见襟。连打仗和河工的钱都拿不出来。

为此明朝不得不“闭关锁国”。

通过官方对贸易的控制,来控制白银的流入和流出,避免物价的过大浮动,影响老百姓小日子的稳定!但这样一来,导致了原本敞开的民间对外贸易被基本取缔,所以沿海“倭寇”肆虐。

这就是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七次,带来了那么丰富的航海经验和翔实航海的资料和南海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料,最后都被付之一炬!还美其名曰为大明好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派一个现代的经济学家穿越到永乐时期,附身朱棣,着未来500年分世界主宰一定属于中国!

文/炒米视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