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尸”——“尸”之字形

汉字简化后的“尸”主要是指人或动物的尸体,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汉字简化前,人们指尸体时,更多的用的是“屍”而非“尸”。 同时我们也发现以“尸”为偏旁的其他字如:“尻”、“尼”、“居”、“展”、“尾”等,多于人体有关,此时“尸”表示的是活人,而非是死人。

《山海经》中的“尸”在明代、清代的写本里,已经全被写作“尸”,而非“屍”,故而《山海经》中的“尸”当并非全指尸体。 我们既然要探索《山海经》中众多的“尸”现象,就应该首先对 “尸”字在文献中众多的含义及可能性做一个简单的概述。主要是为“尸”字之字形的意象、与“尸”字之字形相近的字,以及简单叙述一下“尸”在其他先秦文献中最多见的“神主”等意。

由于《山海经》写作成书时代远在上古,故而对《山海经》中诸多的“尸”进行解释,探究“尸”字最原始的含义,以及《山海经》中“尸”的本意,我们还是应该从甲骨文、金文、篆文这些与《山海经》写作时间较近的原始文字中的“尸”开始分析。

首先我们把“尸”的甲骨文、金文及篆文列举在此:

《说文解字·尸部》言“尸”为“像卧之形”; 宋育仁《部首笺正》亦言“析言则隐几为卧,偃床曰寝,统言则寝亦卧也。尸象卧之形”;林义光《文源》言“尸”“象人箕踞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称其“疑象高坐之形,盖当时东夷之人其坐如此”;容庚《金文编》言“尸”“象屈膝之形,意东方之人其状如此”。 上述各家所论,我们可以提取出“尸”字之字形的两个要素,即为:一、跪坐或在卧;二、人形(东方人)。从上表所列之字形,我们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在甲骨文、金文及篆体字中,“尸”大约就是一个跪坐(卧)之人的形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