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学者段干木,机缘巧合使魏国逃过一劫,与魏文侯成莫逆之交!

文/小迷糊说故事 图/网络

战国时期,有位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学者他就是段干木。在当时段干木因为的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而名扬天下。但是这位学者的志向并不是想在朝廷中当官,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文侯亲自到他的住处与他洽谈,想招揽他在自己的朝廷中做官,谁料吃了闭门羹,段干木从自己家的院子里面翻墙逃走了。当时大家都以为段干木的死期到了。可是谁料,魏文侯对他的这一行为不但不反感反而心中增加了几分敬重之情。每次魏文侯出巡经过段干木家的门前时都会自己下车自己走过他的家门口,感觉的出来是非常敬重这位学者。然而魏文侯的大臣感觉很费解,便问魏文侯:“他不过就是一个老百姓,您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为什么对他如此这般尊重,况且段干木还未来没有出来迎接过您,您这样未免太有失身份啊”!魏文侯笑道:“是真贤者就应该敬重,即便我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他在权势面前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处事原则,他本可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却选择在贫穷的小巷隐居。但他却早就声名远扬,这样的君子那有不尊敬的理由呢。我因占有自己的土地而感到荣誉,他有仁义而被世人所赞扬,土地不如德行,这是我值得学习的人。

在这之后,魏文侯终于见到了段干木,也很真诚的想邀请他去任国相,但是段干木还是拒绝了,但经过这次的深入交谈,二人成为了莫逆之交。没过多长时间,秦国想出兵攻打魏国,当时秦国有位官员司马唐雎向秦国的国王进谏,让秦国不要攻打魏国,因为魏国的国王敬重段干木是贤者礼遇他,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我们不能这样贸然出兵去攻打,这样以来使魏国逃过了一劫。段干木的德行在先秦上古的歌谣中也有记载,他对功名利禄的厌恶,追求洒脱的独特个性真是融合了儒家的道德规范的结果。他虽然终身没有做官,但却心系国家安慰,正是小隐于林,大隐于巷,这其实是忠诚另外一种表现的方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