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问:不写婚俗场景为哪般?

作者:张晓冰

《红楼梦》一书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俗场景写得非常具体。从季节来看,有节日礼俗的描写,如过年,正月十五上元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从人物的生日来看,写过宝玉的生日,写过宝钗的生日,凤姐的生日,写过贾母八十大寿生日等等。尤其是一些大场面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波澜壮阔。

比如写丧事。一是秦可卿的丧事,大排场,从第十三回秦可卿给凤姐托梦,传出死讯起,到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止,共有两回半的篇幅。二是贾敬的丧事。从第六十三回下半回起,虽没有像秦可卿丧事那样集中地写,而是写办丧事的过程中同时段发生的其他事情,尤其是“家孝国孝”期间贾琏偷娶尤二姐。直接写丧事活动也有很大的篇幅。

再比如写祭祖。最典型的是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霄开夜宴”用了半回篇幅集中写贾府祭宗祠的场景,在大量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只见贾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兴、拜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帐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荣宁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站列,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与王夫人。王夫人传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当时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珮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尤氏上房地下,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泥鳅流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着新猩红毡子,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坐褥,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请贾母一辈的两三位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下。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姐妹坐。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贾蓉媳妇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贾蓉媳妇又捧与众姐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候。

《红楼梦》浓墨重彩写了这么多这么盛大的祭祀和丧事礼俗场景,但是,在全书中却没有看到一处相当规模的婚礼场景。这的确很奇怪。婚礼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彭林教授在《中国礼仪要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一书中说,婚礼的重要性,其一是伦理哲学的意义。儒家以人法天,自然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衍生亿万人类的渊源。人类社会的君臣、父子等等一切人伦关系都是由夫妇的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所以夫妇是人伦之基,万世之始,而婚礼则是“礼之本”。其次,婚礼对于家国的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古帝王为政得失往往与其配偶的贤慧与否密切相关。儒家治理天下,说到底是治理男女民众。儒家把由男女而起的阳道与阴德、外治与内职的和顺看着盛德至治的标志。婚礼是通过庄重的仪式向世人公开宣布,甲某和乙某即将成为夫妻,并且受到道德的、法律的保护。因而婚礼在士大夫家族中具有重要意义。

婚礼既然重要,因而也就有一套显示重要性的程序和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迎亲是婚礼的核心内容。在《红楼梦》中,虽然所写的是清朝的礼俗,但是满清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后,基本上已经被汉族所同化,其礼制文化也大多沿用明朝。所以《红楼梦》的礼仪场景不仅应该有丧事礼仪、祭祖礼仪,而更应该写婚俗礼仪。但是,我们从《红楼梦》全书中并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像秦可卿的丧事那样高调喜庆的婚礼场景。

贾蓉在其媳妇秦可卿去世之后,他的再婚是可以简单地写一下婚礼的,但是书中只字不提。第五十三回出现一个“贾蓉之妻”时其实很突然。贾蓉再婚压根就没有说明过,更没有写他们结婚是否举行过婚礼。

贾琏偷娶尤二姐做二房,算不上明媒正娶,但是在当时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举行一个婚礼也未尝不可。贾雨村娶丫环娇杏,也是在半夜里用一乘小轿抬过去的,这也不近情理。明末清初,有钱有地位的人迎娶姬妾也是正大光明的。大文豪钱谦益娶妓女柳如是为妾,就是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满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在《红楼梦》里,结婚的场景大多是偷偷摸摸,甚至不写。

薛蟠打死人强买香菱为妾,用了不小的篇幅,而与夏金桂结婚,其场景却一字不写,只是在几处叙述中顺便提了一下。第七十九回:香菱自言自语:“好容易盼得一日娶(金桂)过来。”金桂:“今日出了阁,自为要作当家奶奶……”薛蟠:“……如今得了这样一个妻子……”其实夏家和薛家书中也交待过,本是门当户对,都是在户部挂了号的皇商,是完全可以写他们有一场盛大的婚礼的。

最耐人寻味的是迎春出嫁,孙绍祖虽然不是一个东西,但是结婚也是大事,也应该有一个排场吧?作者没有写,甚至怎么把迎春送到孙家去都没有写。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高鹗在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婚场景时也是偷偷摸摸,实在有违常识。贾府这么大一个家族,在没被皇帝抄家之前,即便是“内囊已经上来了”,也是要讲排场的,这是最基本的体统。

人的一生,结婚意味着喜庆幸福、意味着新生希望,也意味着欣欣向荣,对于家族来说,子女结婚也意味着家族的和协兴旺、繁荣昌盛。但是,在《红楼梦》中的时代,贾府“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运终数尽已经不可挽回了,所以只有写象征日渐衰落的祭祀、生日与死亡,而不写婚庆。读了《红楼梦》之后,你只会感到贾府这个家族正在走向衰落,而看不出喜庆和希望。

这或许是小说家通过日常礼俗的描写来传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