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遣使为乾隆祝寿,回程时乾隆下了道圣旨,受人耻笑被展出至今

众所周知,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乃是乾隆时期。客观地说,乾隆皇帝虽然继承并发扬了“康雍乾盛世”,然而这也不过是落日余晖,乾隆一朝表面上看似强大,实际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毕竟那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清朝却依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坐井观天、狂妄自大。在这种情况下,中西之间不免闹出不少笑话。

▲紫禁城掠影

由于那时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各项变革都还没有真正完成,所有他们对清朝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还是持有一定尊敬态度的。为了与清国打好关系,西方各国在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纷纷遣使来贺,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也不例外。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名义,派遣贵族乔治·马戛尔尼伯爵率团访问清国,希望通过谈判让两国互通有无。马戛尔尼使团此行特意携带了许多贵重礼物,以表示其对古老东方帝国的崇敬,据英国史料记载,这批礼物是全英上下激烈讨论后挑选而成的,光是研究给乾隆皇帝的贺礼,乔治三世就曾特意请教了两位曾在中国传教的教会人士,请他们推荐中国皇帝喜好的礼品。

▲英王乔治三世画像

为提高通商成功率,马戛尔尼使团绞尽脑汁,不仅在礼单上增加了英国最先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如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还想通过向满清朝臣展示榴弹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来胁迫大清与英吉利通商。然而,当清廷众臣见到英国使团进献的规模庞大且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时,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兴趣,因为在这些传统文人看来,洋人的火枪火炮,不过是些无用的奇技淫巧罢了,到了战场上只能逞一时之威。

▲故宫所藏西洋钟表

另一方面,傲慢的乾隆皇帝在随便翻看英使礼物清单后,发现其中并没有他心中所想的奇珍异宝,只有一些精巧但不怎么值钱的钟表仪器,于是命令内务府将礼物入库后,便不再关注英国使团,只是让军机大臣和珅代为招待。如果当时乾隆皇帝对英使所送国礼有所重视的话,也许中国就不会有屈辱的近代史了,可惜这只是如果,乾隆皇帝永远也不会想到,大清在几十年后就会被这些英国人强行打开国门。

▲英国人所绘马戛尔尼觐见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官员在安排马戛尔尼使团与乾隆帝会面时,两方还因为下跪礼仪产生了争执,而这也直接导致乾隆皇帝下旨降低了对英国使团一行的接待规格。在当时的清廷官吏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英使觐见大清皇帝时也应行三跪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伯爵以自己不是清国之人拒绝了这一无礼要求。会见时,马戛尔尼只是向乾隆单膝下跪,以表诚意。在觐见乾隆之时,马戛尔尼当面呈递了英王乔治三世写给大清皇帝乾隆的国书,由于国书极为正式,清朝礼部官员不想惹得乾隆不悦,在翻译时将英王口气翻译得异常卑微,通篇都是乔治三世对乾隆的阿谀奉承之语,这令乾隆更加自大盲目,以为英国是在求着与大清通商。事后乾隆以“小国无礼,妄图与天朝平等交往”为由直接拒绝了使团通商请求,并声称只要英国拥护大清,愿以天朝上国马首是瞻,无需每年朝贡,天朝自有赏赐。

▲工业革命

失败而归的马戛尔尼使团回国时,和珅给他们送去了乾隆帝写给乔治三世的回信。当使团回到伦敦,向乔治三世呈上这道来自东方的圣旨时,英国上下笑掉了大牙——乾隆皇帝认为大清乃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小国进行通商,如果英王喜欢大清瓷器、丝绸等物,那就向大清主动称臣,大清每年都会对英国进行赏赐。由于英国位于蛮夷贫瘠之地,距离天朝上国路途遥远,因此无需每年上贡,只要心向天朝便可。殊不知,当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国力强盛,全球各地都有它的殖民地,英王遣使大清,只是不想与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国度贸然开战罢了。如今,人们随时可以在大英博物馆见到乾隆皇帝这封如井底之蛙一般盲目自大、妄图令英国俯首称臣可笑“圣旨”。

参考资料:

《马戛尔尼回忆录》《清高宗实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