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一面:包拯、海瑞这些“青天大老爷”, 其实都是庸才?

“清”,是自古以来流传的理想品格,早在《尚书》等史籍中就有出现,经过孔子的赞誉,成为儒家敬仰的德行。

历史上,清官通常被认为好官,有人将其等同于“良吏”或“能臣”。不过,历史的另一面,往往并不是这样,清自然是好的,但古代清官并不一定是良吏,也不一定是能臣。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很多,最有名的当然是包拯和海瑞,两人都被称为“青天”,我们就以这两位民间最出名的青天大老爷为例。

包拯被称为包龙图,是因为他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不过,龙图阁直学士只是个无甚实权的从三品官员。当然包拯也不是全无政绩,在当时的朝廷,他也算个有点名气的人物,虽然权力其实有限。包拯权知(暂代)开封府只有两年,也并非断案如神,在不少史料中都能找到包拯断错案的例子。不过,随着后世对其的神化,白脸都传成了黑脸,额头长出了月亮,包拯自然是被神化了。

而海瑞的仕途比之包拯还大有不如,他的最高职位是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海刚峰是个怼王,官场上,他的领导和同僚们,对他的评价,普遍是一根筋,名气很大,但大家都怕被他怼死,没人敢重用他。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但只是有些风颠,又寡深识,殊无士大夫之风尔。"这是与海瑞同朝的何良俊对他的评价。

包拯海瑞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各自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宋朝宰相就有一百三十几人,明朝内阁首辅就有一百多人,严格来说,如果不是后世被神化,或许不会有多少人在史册上注意到他俩的名字。他们既然所处职位不高,自然也没有实权来改变什么,但既然不被皇帝和上司认可,又有谁敢给他们实权呢?

试想一下,如果让包拯当了宰相,世上可能少了个包青天,多了个平庸的宰相,让与他同朝的名相王安石、欧阳修们置身何地呢?海瑞若当上内阁首辅,几剂猛药下去,大明朝还不得立马瘫痪?徐阶张居正之流又如何容身?对于这些,深谙帝王之术的嘉靖其实是心知肚明。

他们有宰辅之材吗?大家都看得出来。

古代清官当然也有能臣,魏征是著名的清官,但他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人镜”的作用,“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身处景泰朝大臣最高位的于谦也是大清官,比海瑞包拯更为难得,不过他为人称颂的却是京师保卫战的挽狂澜于既倒,如今于谦墓与岳飞墓都在杭州西湖边,他们的历史地位,说甩包拯海瑞两条街也不为过,“于岳双少保”美名至今流传,是因为他清吗?

既然古代清官不一定是能臣,那能臣一定是清官吗?

试举宋朝的名相赵普、寇准,说他们是清官,怕是没几个人相信。“(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赵普更是收受吴越王钱俶所送十瓶瓜子金,并私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不过这两位的成就,可比包拯高太多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出自赵普,说他以谋定国,也没什么问题。寇准坚持主战,澶渊退敌,若没有他,恐怕又有众多州县被割让给辽国。而包拯的政绩,跟他们有可比性吗?

再试举嘉靖朝的几位首辅,夏言评价正面,但谈不上清官,把他斗倒的严嵩与其子严世蕃结党营私,似乎是贪官了,最后,徐阶把他斗倒了,那徐阶似乎应该是个清官了?徐阶又被高拱顶翻,高拱是个清官?而继任的张居正,又如何呢?要说开去,就显得太啰嗦了。但海瑞比之这几位,却又不知被拉下多远了。

那么包拯、海瑞等为何会被神化?这可能是民间的一种迷信、一种理想,形成了致幻效应,其实也就是中国古代社会法制的不足,导致百姓把希望寄托在人治上,塑造出来的神。他们的影响,几乎是完全是由民间促成的,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舆论的力量。而舆论的力量有多大,比如不久之前的昆山龙哥的事,也是例子之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