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河南出土一文物,造型奇异郭沫若亲自定名,如今已分藏两处

各位读者下午好!子渊这段时间陆续为大家介绍了许多大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河南博物院所珍藏的传奇珍宝——春秋莲鹤方壶。

▲如今的河南博物院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地区发生一起盗墓大案,盗贼被抓后,豫省官员广邀考古学家前来研究,专家们赶到后,立即对这座春秋时期的郑国国君大墓展开发掘。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发掘,人们从古墓中出土了近百件完整青铜器,数百件玉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这就是所谓的“新郑彝器”。从墓中出土文物铭文来看,这些青铜器多为礼器,历史学家因此推断墓主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

▲郑国国君大墓车马坑

有意思的是,在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院”。这是因为在发掘出“新郑彝器”四年后,河南省政府才斥资修建了河南博物院。在郑公大墓中出土的众多青铜礼器中,有一对方壶显得格外突出,作为西周后期就开始流行的青铜器造型,方壶在此之前其实也出土了不少,但这对方壶的造型却非常特别——壶腹装饰有精美的蟠龙纹饰,蟠龙龙角竖立,极为生动形象,蟠龙身下的壶体四面各装饰有一只无名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呈向上攀援姿势,似乎在守护蟠龙。而在方壶圈足底下则有两条卷尾兽,其头转向外侧,呈枝形角,卷尾兽、壶身四面神兽与壶腹蟠龙互相呼应。

▲莲鹤方壶

至于壶盖,则为双层绽放莲花瓣状,花瓣上布满镂空小孔,莲瓣中央则有一个活动小盖,一只仙鹤正屹立于花瓣中央,翘首以望远方,造型颇为灵动。经过精准测量,这两件方壶高度分别为125.7厘米、126.5厘米,两者除高度外,重量均为64.28公斤,长度30.5厘米,宽54厘米。经过一番商议,著名学者郭沫若最终为其定名为“莲鹤方壶”。可以说,这对莲鹤方壶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因而在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公布时,莲鹤方壶就当之无愧地位列其中。

▲郭沫若旧照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破坏,国民政府费尽周折,终于将这批“新郑彝器”辗转抵运大后方重庆,国宝得以保存。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之际,蒋指示重庆方面将豫省存渝古物运至台湾,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河南文物于是被打箱装运至重庆机场。然而就在文物就要登机起飞之时,解放军突然出现,抢救下了一批珍贵文物,之后由重庆军管会将其打箱封条,等待豫省代表前来接受。不幸的是,仍有部分“新郑彝器”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民国时期重庆机场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相关代表与文化部代表一同赶赴重庆接收豫省存渝古物。代表们经过商议,决定将那尊底部略有残缺、高度略矮的莲鹤方壶调至北京,供广大市民参观。为以示区分,河南省博物院所藏的莲鹤方壶仍为原名,进入故宫馆藏的那尊方壶则改称为“立鹤方壶”。自此,两尊莲鹤方壶分置京豫两处。

参考文献:

《新郑彝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