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攻不下曹魏,诸葛亮还要出兵北伐?真相很残忍

要知道当初北伐之前,诸葛亮修书表一份,呈给刘禅,上面曾提及当时蜀汉已平定南方内乱,此时正是中兴之际,兵精粮足,为完成刘备的心愿,诸葛亮决心北伐,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可见明知无法攻下曹魏,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坚持北伐呢?原因让人无比绝望,因为当时如果不打,蜀汉灭得更快。

从当时占领的地盘不难看出,曹魏阵营占据了天下十三州之中的九州。而蜀汉就比较可怜了,最初还占着荆州四郡与益州,而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汉就只能偏居益州了。况且益州疲敝,世人皆知,就算诸葛亮有通天的本事,也变不出更多青年人口与可以耕种的土地,再这样发展下去,只能让曹魏阵营越发强大,最终眼睁睁的看着大军压境,蜀汉不战而亡。

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是,就算他早已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依旧愿意在背负骂名的情况下,率军出征北伐。在他看来,只有不停的牵制住曹魏阵营的发展壮大,才能让两个阵营之间的硬实力不至于迅速拉大。因此每次北伐,诸葛亮的用兵都十分谨慎,绝不会出现以数千人换数万人这样的计谋。因此他出兵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出现大败,毕竟对于疲敝的益州而言,精壮青年本来就不多,若一场大败耗尽益州仅有的一点资源,只怕就算取得大胜,也不能将胜利转换为曹魏的灭亡,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毕竟一场战役,曹魏阵营就算死伤数万人,他们也能迅速补充人员,而不会像蜀汉那边捉襟见肘,无人可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钟会和邓艾伐蜀的时候,有人提醒司马昭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时候,司马昭完全不担心消灭不了蜀汉,只担心如何善后的问题。因为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看,三十万大军分两路进军,以蜀汉当时的实力,是不可能击败魏军的,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蜀汉坚守不出,魏军粮运不继,自己撤退。

正因如此,诸葛亮六次北伐,其实也就是在等曹魏阵营犯错误,只要这样的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蜀汉就有赢得这场拉锯战的可能。只可惜在等这方面,司马懿比诸葛亮还擅长,他不仅等到了诸葛亮去世,更等到了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尽数死亡,最终手握重权的那一天。

正因为诸葛亮等不起,输不起,因此六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最终郁郁而终。但正因为无论北伐与否,蜀汉都将面临灭亡的危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率军主动出击,这样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