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了哪,为什么他们不出来救国?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曾经杨家一口金刀八杆枪,让敌人闻风丧胆。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那么问题来了,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了哪里呢?

杨业,又名杨继业,早年又叫重贵,是太原人。他本是北汉的一员大将,被赐姓刘,国人称其为“无敌”。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途中由于曹彬于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监军王冼的讥讽,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身为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不顾前途凶险,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全军覆没。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的第二代就是杨延昭,杨延昭也是杨家声名赫赫的一代将领,可是,他所处的时代,没有他父亲杨业那时候动荡,所以,他和契丹族的开战,远没有杨业那时候,那么激烈。杨延昭是接替了自己父亲的职位,继续为大宋防守边界对抗契丹的。到了宋真宗继位之后,更是和契丹签订了友好协议《檀渊之盟》,也就是这个协议的签订,契丹和宋之间基本上没有了战事。

随后宋和契丹后来是和平共处了,但是打仗的时候杨延昭其实也是一点不逊色于他的父亲杨业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在遂城遭遇契丹军,围城数天。萧太后亲自督战,宋兵害怕,杨延昭命全全城壮丁登城持兵器守城。因遇天寒,令人取水破城墙,次日城墙全是冰,光滑坚硬,敌兵无法爬上来,只好退去。

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杨家将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杨文广。然而,在对于杨家将在正史中的记载在杨广文之后就中断了,到了北宋末年,杨家已经衰落,后代大都沦为平民,就是有从军的也多为下级军官,就像杨志,作为杨令公后代,郁郁不得志,最高做到提辖,相当于现在市公安局下边XX大队长,顶多营级,最后还遭排挤,上了梁山当了土匪。岳飞时代,帐下大将杨再兴,据说是杨令公后代,是岳飞剿匪收的降将,最后小商河战死,此人官衔搁现在也就相当于团级……总之杨家后代都很惨,混的已经没办法进入军政高层!

北宋灭亡时,曾经与杨家将争战了近百年的辽国也早于北宋灭亡前两年的1125年被后金所灭。所以,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什么不出来救国的疑问是不存在的。

“黄袍加身”取得政权的赵匡胤,为了防范职业军人以他为榜样复制“陈桥兵变”,以自废武功的方式建立了大宋王朝,虽然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能征惯战的武将,但军事指挥权皆由文官辖制,武将调动不了一兵一卒,所以,有宋一朝始终让外敌任意欺凌,北方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后金,以及后来兴起的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缺衣少吃都要到宋朝国土上来劫掠一番,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大都靠宋民供养,吃尽战乱和经济赔偿苦头的宋朝遗民,非常怀念曾经抵御外侮的边境战将,因此在南宋时期开始演义杨家将的故事,期盼英雄再世,救民于水火,所以,杨家将的事迹大多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有一定的距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