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烈诱敌进入罗斯巴赫附近,转危为安普鲁士绝处逢生

菲德烈诱敌进入罗斯巴赫附近,转危为安普鲁士绝处逢生

尽管菲德烈大帝采取了扩军与同英国结盟的策略,但因为英国远在欧洲大陆之外,普鲁士则处于法、俄、奥、瑞典和撤克森的包围之中,兵力也处于极悬殊的劣势。菲德烈及时采取了以攻为主,各个击破的策略。1756年8月,普鲁士不宣而战,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便打败了撒克森军队,并在洛博西茨击溃奥地利守军,占领了撒克森。随后,又挥师进攻当时的奥地利领地布拉格。但是,由于在科林地区的战斗失利,普军在死伤1万余人以后,被迫撤出奥地利。与此同时,法、俄、瑞典、奥地利及神圣罗马帝国的40万大军已从四面八方向柏林方向迅速逼近。此时,普鲁士的总兵力只及敌军的一半,且要分兵四处把守,局势严重到包括菲德烈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普鲁士即将失败的地步。

但是,菲德烈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利用敌国军队间各自为政的缺点,首先击破最弱小的法军一支部队,以打破被围困的局面。于是,他一面派人防守普鲁士南部及柏林地区,一面亲率主力北上,向法军北侧的部队发动进攻。由苏比兹率领的3万法军在普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使菲德烈的军队迅速进到来比锡一带,会合因战斗失利而从科林地而撤出的普军,渡过萨勒斯河。菲德烈的这一行动,目的在于在危急关头迅速打败一部分敌军,使局面有所改善。但当苏比兹率法军一再避其锋芒时,菲德烈做出了退却的姿态。11月4日,普军大队人马从进攻转入撤退,并东撤到波恩以东40公里的罗斯巴赫村。这里,地势开阔,普军住扎地是一处小丘陵,与整平原相比,居高临下,可掌握敌人的一切行动。菲德烈将其选为与敌人决战的战场。然而,普军的主动退却,给联军将领们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认为普军内心空虚,不敢与联军作战而逃走了。于是,他们放弃了有利地形,随普军东进到罗斯巴赫附近。

11月5日,联军以三路纵队从罗斯巴赫南面向东开进。由于认为普军只有防守的能力,不可能对自己形成威胁,联军队伍竟然在军乐伴奏下缓慢地向东开进,并在普军阵地侧后方掉头北上,向普军左翼奔来。菲德烈在观察了敌人行进的全过程之后,只让少数兵力留在右翼做掩护,命炮兵和骑兵部队迅速从北向东南方移动,并分别抢占贾纳斯山和波尔曾山的有利地形。同时,步兵从原来的西方阵地转到波尔曾山与罗斯巴赫之间的仑斯塔德。这样,由炮兵作正面主阵地,骑、步兵作左右翼的半合围阵势已经安排好,而联军则盛装鼓乐地向菲德烈布孜的陷阱中走去。由于菲德烈主动退却而造成的苏比兹的错觉,使这位法军统帅在不知敌方虚实的情况下,贸然进军,并且完全放弃了左右两翼的防守,为自己的失败创造“机会”。下午3点30分,联军已进入了波尔曾和贾纳斯山之间。菲德烈不失时机发布命令,普军对联军队伍的龙头进行了猛烈炮击。其后,波尔曾山上的普军38个骑兵中队居高临下地冲向联军右翼。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联军官兵们被普军骑兵的冲击搞得一塌糊涂,在炮兵和骑兵的攻击下死伤无数。普军骑兵则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在敌人大军中冲杀了四个来回。与此同时,普军步兵从联军左翼展开,用近距离集中速射杀伤了大量联军士兵。联军在一阵混乱之后,好像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后队变前队,蜂拥而退。

此时,完成第一轮冲击的普军骑兵已撤出战斗,在波尔曾山附近一个叫塔格维本的村子集结部队。与骑兵指挥官看到联军部队企图逃出战场时,便再跨战马,率骑兵再一次从后面杀入敌阵。这一回,联军队伍彻底乱了套。士兵们不顾军官的命令,四散奔逃。普军在仅仅1个小时之内,已经把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了。4点30分,菲德烈发布命令,向敌人发起全线进攻。于是,普军再次发挥了炮、骑兵的协同作战优势,与步兵一起,对残余联军进行杀戮。战斗在傍晚便告结束。

这一仗,由于西里西亚情况危急,菲德烈无法再继续肃清残敌,所以过早地结束了。但是,普军用500人的伤亡,打死打伤法奥军队7000余人,俘获5000余人,使法奥联军6万余人的部队被击溃。同时,几大军事强国对普鲁士的包围圈被在半天之内击破,来自西北方向的法国军队已不再对普抒士形成威胁。另外,由于这一战役,使柏林失陷,四处告急的普鲁士绝处逢生。战局也因此而出现转机。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