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倭寇“干仗”,他未尝一败,以少胜多的战役至今广为流传

在古代的历史中,对抗日本倭寇凶恶残暴的侵略,最终以日本被打回家,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这么多场战役中有位将领他未尝一败,擅长以少打多,至今都在流传和学习。这位将领就是明朝的大将李如松。有的人会说了:“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一场都没败。”其实一点也不夸张,你们看看这位名将精彩战役就知道了。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16世纪末,日本权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执掌日本的军政大权,其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了,居然要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随后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攻击朝鲜,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打到了鸭绿江南岸。

消息传到明朝皇帝万历帝耳朵里,有些坐不住了,便决定出兵朝鲜。派出的第一支部队只有三千人。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由于大意遭到埋伏,损失惨重大败而归。万历帝勃然大怒,便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再次出征。

东征大军打到平壤城下。平壤的守将小西行长指挥的第一军团。到了第二天,明军发起了总攻,上百门大炮炮轰壤城头,炮声震天动地,经过几轮的炮击,守城日军被炸的哭爹喊娘,到处乱蹿,连将旗都炸飞了。明军各攻城部队便架梯攻城,在枪林弹雨中攻上城头,城下明军争相攀登,与平壤各门的日军激烈交战。平壤日军虽伤亡惨重,这小西行长也不示弱,亲自督阵拼死抵抗,靠着坚固高大的城墙用弓箭火枪不断射击,同时把煤油浇下焚烧云梯,明军攻城部队伤亡也在增大,战场陷入白热化状态。

快到了中午,明军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克城北制高点,消灭日军2000多名,平壤城内日军当时就傻了。李如松一看大好形势,立即传令全军:午时之前拿不下平壤,前锋营将领一律斩首,攻下先登城者赏银5000两,临阵怯战者立即斩首!

军令一下,将士士气高涨,蜂拥向前。李如松在前线督战时,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随后换马再战,其勇猛如此给了将士巨大的精神鼓舞,不久攻入了城内。日将见大势已去,下令退入城内的土堡中死守,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由于地堡位置狭窄崎岖,明军的大炮推不上来,日军火力很猛,冒然进攻伤亡会很大。李如松便想到了诱敌之计,停止攻击,采取三面包围敌军,留出南面的大道,诱使日军突围,同时派出信使给日将送信,大意是日军败局已定,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只要日军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小西行长接到信后犹豫不决,为了稳住明军说考虑考虑,等到晚上准备突围。也恰恰种了李如松的计谋。

天黑以后,见无明军拦截,日军各土堡内大队人马陆续出来,借夜色掩护向城南杀去。城南不远就是大同江,由于天气寒冷江面全部冰封,日军喜出望外,争先恐后的过江,一时间江面上布满了人群。

就在这时,早已隐蔽待命的明军火炮突然开火,江面的冰层被重炮炸开无数条口子,成群的日军掉入的江水中,侥幸逃上南岸的日军,被南岸的明军骑兵部队团团围住并一举歼灭。

攻打汉城的时候,由于李如松的威名远播,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而明军由于兵力有限也无法展开强攻,双方在汉城一带展开了对峙。

然而这种僵局很快就被李如松打破。他发现龙山大仓本成为了汉城日军的军粮库,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便密令敢死队700勇士夜袭龙山大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明军以微小的代价就将十几万日军置入绝境。

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便被迫与明朝、朝鲜达成停战协议退回日本。

李如松作战勇猛,打的日军落花流水,仓皇而逃,用四个月时间,就收复了朝鲜的绝大多数领土。用兵出奇制胜,深明兵法,善用计谋,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