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不允许有此姓,否则就要身首异处

清末政治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激发了不少的局部动荡和揭竿起义。其中最有名气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了,尽管太平天国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其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创造了不少的历史唯一。今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太平天国的功过是非,单来说说那些至今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政策吧。

太平天国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但它跟历史上以往的那些农民起义又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借西方宗教发动的起义,洪秀全等一帮太平天国的领导是拜上帝的。太天国平以基督教中的平等教义为其起义思想的基本指导,于是乎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在太平天国那里就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比如太平天国宣扬四海皆兄弟,人人平等。但它又设立了男馆和女馆,就是男女分开住,就是夫妻也不能长相厮守。另外,太平天国还对许多汉字进行了一番大肆的改造。比如太平天国四个字里,天是上边一横长下边一横短的,而国字中的玉字是没有那一点的,是个王字。不仅这两个字,还有许多,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了。

改字也就算了,太平天国时期避讳似乎也是种时尚的东西。其中就有个厉害的霸王条款,就是太平天国范围内不能有姓王的。如果有本姓王的必须改姓,要么就是彻底消失。就连洪秀全自己也不能开绿灯,洪秀全的两个表兄本叫王盛均、王盛爵,为了避讳后来竟改称了黄盛均、黄盛爵了。避讳可以说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十分流行,据说要避讳的字到后来几十上百个。

而当时不仅太平天国上下君臣和人民要避讳王字,就连古籍中用到王的也得改。比如《孟子》中的孟子见梁惠王一篇中,所有的王都改成了侯。孟子不能见梁惠王了,成了见梁惠侯。那么遥远的先秦,太平天国愣是千年后将一个王变成了侯,王侯可是差着一个级别的啊。而且这在太平天国的纲领里还是有明文规定的,《钦定敬避字样》中说:“不能单称王字,王乃天日也。”

其他的还可以稍微理解理解,但姓氏是祖宗给的,为了避讳一个王字就得改姓,说实在的真有点不地道了。王也算是中国的一大姓氏了吧,就这样被太平天国一纸榜文说改就改了。翻看太平天国的士兵花名册,你会发现每一个是姓王的。到这里不得不慨叹一下了,至今我们和太平天国都不是一个意识框架里的啊。

不仅王字,在《天命诏旨书》中:“天父上主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往,样样上。又无一个非其所生所养,才是上,才是帝。天父上主皇上帝而外,皆不得僭称上,僭称帝也。”因此上和帝也成了要避讳的对象,古老的地名上海等带上的地方直接改成了“尚海”等。而洪秀全自己也因此不敢称帝,只是称天王。

另外洪秀全的洪还有他儿子洪天曾的曾都要避讳,真是避讳避上瘾了。但话再说回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的。洪秀全自己也是极有民族品格的人,当年英国派使节想拉拢洪秀全都被洪秀全严词拒绝了。而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一些不可思议的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应该也是西方文化和古老的东方文化第一次碰撞的结果吧。

毕竟太平天国革命给了当时的中外反动势力都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历史上也影响深远,后来的辛亥革命元勋国父孙中山先生都以“洪秀全第二”自诩。而且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许多新的尝试,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本身的失败,不能作为其在民族和国家之上的衡量标杆,我本人也十分认为洪秀全是个大英雄,太平天国运动可歌可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