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设立的安西都护府辉煌时与西突厥都有哪些较量?效果怎么样?

众所周知,唐朝曾在边远的边疆地区设立过若干都护府,这些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政府有效延展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今天就具体说一说唐朝著名的安西都护府是如何同西突厥进行较量的,尤其是其第二任大都护郭孝恪到任后,对加强安西都护府所采取的一些行动。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平定高昌国后,在其地设立了西州都护府,治所在西州。同年9月,唐朝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设立安西都护府(应该有安定西域之意),用来针对西突厥,同时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开始唐太宗选派乔师望担任第一任都护,大约两年后(即642年),唐太宗又改任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起初,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只有数千人。

郭孝恪是早年随同李绩一同从瓦岗军归顺李世民的,也算是唐初名将之一。郭孝恪到任时,正处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向外扩张的时期。当时西突厥的乙毗咄陆可汗自恃实力强大,和沙钵罗叶护可汗有过几次交战,并最终将其领地兼并,又打败了吐火罗,接着更是派兵进犯伊州。这引起了郭孝恪的重视,很快便率领两千轻骑迎战乙毗咄陆可汗,并很快将其击败。一直进展顺利的咄陆可汗不甘心失败,又派处月、处密二部围攻天山,郭孝恪又打败了它们,并乘胜攻占了拔处月俟斤所居的城市,追击二部到遏索山,处密部众被迫归降唐军。在郭孝恪与西突厥的数次直接交锋中,唐军多有胜利,有效地挫败了西突厥向东的扩张。

郭孝恪除了与西突厥直接交锋,还多次与其进行附属国控制权的较量。644年,安西都护府和焉耆国发生战争,郭孝恪之所以攻打焉耆国,主要是为了切断其与西突厥的联系。在高昌战役后不久,焉耆就在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胁迫下断绝了与唐朝的往来。西突厥重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女,由是相为唇齿,朝贡遂阙。安西都护郭孝恪请击之,太宗许之。诏以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以击之。会焉耆王弟颉鼻兄弟三人至西州,孝恪以颉鼻弟栗婆准为向导。焉耆城四面皆水,恃险而不设备,孝恪倍道兼行,夜至城下,命将士浮水而渡,比晓,登城,执其王突骑支,获首虏七千级,留栗婆准摄国事而还。从以上史料记载可见,郭孝恪率奇兵偷袭焉耆成功,俘焉耆王龙突骑支,立栗婆准而返。此间乙毗咄陆可汗的重臣屈利啜曾引兵追击郭孝恪,反被击败。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为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征伐铁勒、突厥等部势力,并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唐太宗特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起兵西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军攻破龟兹都城,吓得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亲自率军追击龟兹王布失毕,而留下郭孝恪防守龟兹都城。不久后,龟兹王布失毕被俘获,而龟兹国相那利却只身逃跑,并偷偷引领西突厥支援部队和本国残余兵马万余人,回军袭击驻扎在龟兹都城的郭孝恪。

而当时郭孝恪觉得龟兹余部未平,所以驻扎到了城外,当时有龟兹人来谓郭孝恪曰:“那利,我国相,人心速归。今亡在野,必思为虞;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其备之。”郭孝恪却不以为意。不想那利率兵奄至,暗中与城内降兵勾结,潜入城中,并大声鼓噪。郭孝恪才发觉,乃领部下千余人入城,双方在城中展开大战。城中降胡与那利合兵还击,郭孝恪亲自充当前锋,力战杀入城门,在城门战斗的过程中,郭孝恪不幸中流矢而死。郭孝恪儿子郭待诏也一同战死于阵中。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郭孝恪战死的详情后,责备他疏忽大意没有做好警戒,导致丧命,所以剥夺了其官职,随后又怜悯郭孝恪战死沙场,还是决定为其举哀。从郭孝恪担任安西都护府都护期间的军事行动看,唐朝当时在西域正处于扩充实力的阶段,郭孝恪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西突厥的斗争,并多次获胜,使大唐在西域逐渐站稳了脚跟,扩大了安西都护府的影响力。所以,总体上看,大唐设立的安西都护府还是有效遏制了西突厥的进攻和侵扰的,强化了唐朝政府对西域的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唐朝的边境安定和经济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