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的第一名是否实至名归?

《射雕英雄传》: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的第一名是否实至名归?

说起王重阳,想必很多喜欢金庸先生武侠作品的人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作为金庸作品射雕三部曲中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公认的天下第一,王重阳在书里却没有正面出现过,而书里只是通过其他人的一些侧面描写才得知了王重阳的人物性格以及武学造诣。而我们也知道,要客观正确的评价一个人究竟有多强,通过他本人显然是不行的,正是这样来自于对手或者是敌人的评价才是最为客观真实的。文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都有承认王重阳是要比自己更强的,这是对于王重阳个人实力的第一重认证了。

有了来自于对手的客观评价,再结合射雕一书中,给出来的对于全真教的定义乃是"天下武学正宗",也就有一次客观的对于王重阳的武学来源给予了认可。除了这些以外,私以为更重要的,则是武学以上的另外一个境界。在金庸先生的一众武侠作品中,对于武林高手的塑造也是极为讲究的,往往很多真正的高人在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都不再单纯的依赖或者是痴迷武学,反而是会上升到哲学或者佛学层面来。因为对于这样的一部分人来说,武功修行到了更高的境界,可提升的空间就很少了,如果配合上自己对于精神层面的领悟,那么就会比单纯的修行武义效果更好了。

在射雕一书中,通过师弟周伯通的描述,我们大概知道了王重阳是已经到了这个境界的人。首先王重阳并非是想要争夺"天下第一"的名誉而去参加华山论剑的,也不是为了夺取那江湖中人人眼红的至高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是只为了把九阴这部经书据为己有,通过这种方式终结掉江湖中人流血的纷争,而那时候的王重阳相对其他四绝已经不再年轻了,虽然说年纪上更年长代表着内里的更为深厚,但相对于其他几个人年轻力壮,他的精力毕竟也是一个弱势项目,但七天七夜的拼斗结束,大家还是一致认为王重阳的实力更为强势一些。

王重阳对于师弟周伯通的一番教育的话,也是让我们看清了武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的本质。在王重阳的眼里,师弟一方面过于痴迷于学武,另一方面又少了救世济人的胸怀,所以就算是一辈子勤修苦练,也到不了绝顶的境界。而慢慢地,这个道理也被周伯通给领悟到了,甚至周伯通本人也觉得很遗憾郭靖并没有活在那个年代,不然以他的根基加上思想境界,一定能得到王重阳的尽心教导的。

金庸先生对于这样的武学境界的设定,实在也是大有讲究的。其实这样的设定远不止射雕一处,像是《天龙八部》里的藏经阁扫地僧,金庸也是借助扫地僧开导鸠摩智的一段话,向人们阐述了他心目中至高武学的模样,在少林武功的修炼上,必须也要配合佛法的理解,要具备慈悲之心才能化解掉高等武学中产生的戾气,进而将自己的武功再度精进。表面上谈的是武功,内里说的则是人生的种种境界了。

除了这些以外,顶尖武学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心应手的,一些武功也要配合修炼者本身的气质和对于功法的理解,才能修行到家。比如果大名鼎鼎的降龙十八掌,不知道多少小伙伴曾经对着电视剧里的镜头自己偷偷练习这部经典武学...但言归正传,这样的至刚至阳掌法必须使用者也要是一个有着浩然正气的人,所以我们看萧峰、郭靖、洪七公才能把这路掌法修炼到炉火纯青,而同样修炼的史火龙什么的就平平淡淡极了。而独孤九剑这样的顶级剑法,则一定是要有着肆意洒脱真性情的人,才能够修炼的了的,像令狐冲、风清扬等。

也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武义,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就不再一一举例了。通过这些都能够看出来,当修炼到了顶尖高手这个水平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较量也不再是简单地去比谁的招式精妙,谁的内力精纯了,而是更多在比较气质和境界的高低。所以说,本来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正义之士,早年更是参与过抗金行动的王重阳比起来四个一门心思扎进武学大坑的弟弟们来说,自然在境界上已经领先了几个档次了。虽然没有在书里给出来几个人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场景,但这样来看,王重阳的胜利应该来的不算难。

以这样的推断来说,那么对比起来王重阳,恐怕后期郭靖巨侠的实力也是不遑多让的了。毕竟有着各种高深的内家以及外家功夫作为基本,自身境界上相对于王重阳大大来说又是只高不低的(通过对于九阴真经的态度可以看出来),而后来开始镇守襄阳之后,这种为国为民的巨侠形象又展现在了每个人面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到为国捐躯,这样的境界相对王重阳来说,只高不低应该是客观的了。而通过境界的对比,两个人如果正面交手起来的话,个人也更看好后期的郭巨侠一点,毕竟这样的火星撞地球般的大战,是我们看不到了的,随便想一下也应该不过分吧,哈哈。

通过金庸先生对于自己每一部小说里展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来看,从《射雕英雄传》开始,他的心里便已经有了对于武学修为高低对比人生境界的想法了,而后来到了《天龙八部》,这一思想更是被他推到了极致,这一部有一部的传世经典,内里都蕴藏着极其值得品味的思想,也正是一次次的阅读,才能发现这个真正的宝贵之处。小说里的情节固然精彩,但我们现实的人生却更是不遑多让了,通过这样的阅读,个人也觉得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再去苦于钻研也是意义不大了,只有开始回馈社会的时候,自己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进而再度去做提高,这也正是金庸先生借助文学传达给我们的真谛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