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周平王东迁,秦国是最大的赢家?

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后,太子宜臼被诸侯立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继位后,在周王畿和关中地区的戎狄势力依然猖獗,周平王被迫东迁国都至雒邑。秦襄公因率秦兵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秦以岐西之地,并允许秦与其他诸侯通聘享之礼,从此秦始立国。周平王东迁标志着西周奴隶主阶级的衰落,也标志着偏居西垂的秦国开始崛起。

周平王东迁的最大赢家不是戎狄,也不是东方列国,而是偏居西垂的秦国。自此秦国开始了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不到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后起的奴隶制小国,一跃而为奴隶制的强国。

为何说周平王东迁,秦国是最大的赢家?

一是嬴秦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其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嬴姓氏族在周灭殷后,举族成为周人的氏族奴隶,后又因参与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的叛乱,被周公率兵平定,赶向遥远的西垂。西向秦人先祖与戎狄杂居,受周王室和中原诸侯的歧视甚至敌视,政治地位极低,直到周穆王时期才有所改善。《史记·秦本纪》中便有“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的记载。在周孝王时,因在西垂过着游牧生活的嬴姓氏族首领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间,负责给周王室养马。非子养马有功,加之随着周王室日益衰落,嬴姓氏族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周孝王封秦为“附庸”,并允许他们在秦地建筑城邑,“使复续嬴氏祀”,从此嬴秦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何谓附庸?《礼记》曰:天子拥有一千平方里田地,公爵、侯爵拥有一百平方里田地,伯爵拥有七十平方里田地,子爵与男爵拥有五十平方里田地。田地不足五十平方里的,没有朝见天子的资格,只能做诸侯国的附属小国,称为附庸。爵包括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诸侯包括上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五个等级。上士与附庸差不多。可见,附庸的地位还是偏低的。秦成为附庸,表明周王室已将秦与戎、狄区别开来,秦的形象和地位有所改善,但秦人虽然已分土为附庸,仍然有部分秦人被西周奴隶主当作奴隶役使,一些周大臣还以“秦夷”目之,瞧不起秦。

周宣王时,为了抵御不断进攻周王畿和关中地区的戎狄,周宣王封秦的首领秦仲为大夫,令秦仲率秦人与戎狄作战。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但出师不利,最后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丧命。秦仲死后,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儿子莊公昆弟五人领兵七千同西戎作战。这一次取得很大胜利,夺回了被西戎占领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时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莊公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于附庸。

由于周天子的恩惠,以及秦人与西戎的刀兵之仇越来越深,秦人首领讨伐西戎的意志更加坚定。庄公的大儿子世父发誓赌咒要杀戎王,并将继位的机会让给他的弟弟襄公,自己率人去与戎作战。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即位。这时戎狄势力更加猖獗,竟围攻犬丘,并掳走世父,一年多才将其放回。秦襄公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首领,他即位后一直在整顿武备,使秦国武装力量有了极大的增强,在与戎狄经过多年的较量后,“伐戎至岐”。此时,周大臣史伯已将秦、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大国且“将兴”。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赏宅受国,秦由大夫升为诸侯,开始与齐、晋等国的地位平等,解除了束缚秦国发展的一些羁绊,尤其是因师出有名,可以不断开疆拓土,开启了秦国发展的新征途。

二是嬴秦占有丰岐之地,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时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秦人虽曾伐戎至岐,但秦襄公也死在这次东征中,继位的秦文公又退回到西垂故地,直到秦文公十六年,秦人给丰王以有力打击,才真正控制了岐以西地区。

秦国占有丰岐之地,取得了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劳动力。岐为周人的故居,即周原,是关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指出:古代的周原,不像现在这样干旱,气候比较暖和、湿润。史念海在《古代的关中》中说,这里不仅有数不清的河流溪涧,而且有星罗棋布的水泉泽薮:渭水支流纵横蜿蜒,千河和漆河分别由东西两侧缓缓流过。那时这里的河谷也不像如今这样深达九十多米,而是最多不超过四十米,取水相当方便,河水和泉水都十分充分。这为秦国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岐丰之地的“周余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为秦国发展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被征服的戎狄人又为秦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到秦穆公时代,秦国农业生产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东方诸国。秦国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人口食用,而且一部分还可以用来酿酒,以致从国君到奴隶皆能饮酒。秦国的粮食储备是惊人的,在晋国闹饥荒时,秦国曾向其大规模输粮,从秦都雍到晋都绛的陆路和水路上,运载粮食的舟车绵延不断,史称“汎舟之役”。在古代,粮食是称霸的重要战略资源,秦穆公霸西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秦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充足的粮食供给。

三是嬴秦深度吸收周文化精华,迅速改变其落后的科学文化状况。秦人占有原周王畿和关中之地,拥有大量未曾迁徙的“周余民”,使秦国可以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升科学文化水平。秦国在建国前相当落后,没有文字,没有自己的典籍,但自秦文公十三年后,秦国的文化发展很迅速,从《诗经》和青铜铭文可见一斑,到秦穆公时代,穆公已经可以与东方诸侯国的大夫赋诗奏乐。秦国医学,在春秋初期,默默无闻,但至穆公以后,在这一领域中,秦国后来居上,尤其是春秋末期,秦国成为当时医学科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国的医缓、医和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有继承亦有超越,如通过长期观察,发明了“伏日”。秦穆公时代,秦国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以及宫殿、陵墓和城市的建设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公元前632年,秦国在东方已取得一系列胜利,领地扩张至黄河西岸。西戎闻秦穆公有贤能,故派由余到秦国参观考察。由余参观了秦国首都雍城壮丽的宫殿、豪华的馆舍、丰富的珍品、充盈的国库、繁华的商业区,以及藏冰达190立方米的凌阴,感叹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虽是直言批评秦穆公“劳神苦民”,但也反映出了秦国辉煌的建设成就。

周平王东迁,给秦国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和开疆拓土的机会,促进了秦国迅速崛起,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