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古官道的沧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每年有一两次挑石灰卖给四五十里远的遂川车垇等地,走的就是通往遂川的古官道。踏上古道,炊烟人家渐行渐远,只见参天的树木把古道遮盖着,树顶上投射来的光线忽明忽暗,古木苍藤,虬枝盘旋,一路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峭壁,偶有溪流淙淙。古道幽幽,思绪自然穿越到几千年前,令人遐想。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过永新,他肯定在古官道行走过。但他是游客,不是“扁担”。毕竟那个年代,在古道上无须挑扁担,只需用笔墨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文人是少数,行走古官道上的绝大部分是挑担负重,为谋生、为求学、为求艺的,其中有官府公差,放广鸭的、背木背竹的、挑板子的、贩盐的、采药的、捉石蛙的、求医的,还有郎中、小货郎、仙俚、先生、皮箩客、打柴、挑货等。短途长途,近程远程,嫁女娶亲的……无需避讳,还有报丧的、送葬的,甚至死亡的。因为当时别无它路,唯有古道。

官北人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走日本”(日本投降,路过关北回国),小鬼子经永新翻岩石岭,由白沙、上坪到拿山村自然村稍作休整,经山陂楼进入季里崁后,分两路:一路由小通田南过狮型坳、小湖、大旺、新江口、衙前、雩田圩至遂川;另一路,经五雷仙、下洞过高油岭、坳头、老屋下至大旺或新江口到遂川,而后经赣州南下广州集结,走的也是古官道。

在小通当知青时,多次见到邻县小湖老表用躺椅作抬架,抬着病人,奔走在古官道上,翻山越岭到厦坪抢救;在关北工作时,几次听到孕妇难产,因来不及抢救,死在古官道上的消息;听到最多的是每年夏季捉石拐(石蛙)的死讯,关北把捉石拐说成 “拼命捉石拐”。石拐肉质鲜嫩,而且少有,它一般在山溪的石头底下,喜和蛇在一起,尽管捉石拐都会带上蛇药,但毕竟防不胜防,每年都有几例来不及赶到医院,在古官道上就毒性发作身亡的事故。

还有砍柴被蛇咬,采药时不慎掉下悬崖的等等,都因古道难行,未及时得到抢救,死在古道上。

求学也得翻山越岭走古官道。井冈山1958年前没有中学,1969年前没有高中,关北的学子,还得自己担米、挑菜担书籍,沿古官道,翻岩石垇“上七、下八”到“闪里”求学。

民间大侠也肯定在古官道上出现过。 小通邹桂信老村长(现93岁),曾经向我们“学”过一个“时文”:

古时,小通的下通大坪里住着曾、彭、刘姓三户人家。有一年干旱闹粮荒,曾家儿子曾棋禄因到太湖财主家抢粮分发穷人,被告到永新县衙。押进牢后,买通牢头,天暗后遁回家中,其母赶紧杀“鸡昂俚”(未生蛋的小母鸡)加冬酒大火闷煮。他吃饱后,连夜再下太湖抢粮。次日,天还冇光,已神不知鬼不觉返回牢内应卯。曾棋禄再抢粮之事,太湖财主又告到县衙。可这次县官怎么也不敢相信:“一夜之间,往返太湖、闪里(指永新县城)二百多里,除非神仙!”于是,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其实,“闪里”——小通——太湖——“闪里”,远不止二百里,想必走还是走古道,因为没有其他道路,关键是吃了“鸡昂俚”,浑身是劲,再加上跑得飞快!(袁晓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