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词曰: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作为词人,岳飞以两首《满江红》外加一首《小重山》,赚尽了历史的喝彩声。但始终有一种声音,认为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不是岳飞。

浙江学者余嘉锡作为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余嘉锡认为,这首词如果是岳飞写的,早在岳飞生活的南宋以及元朝就应该流行,但这首词却是明嘉靖内阁成员徐阶编撰的《岳武穆遗文》中刨出来的。时间是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岳飞死了多少年了?

还有一位著名的怀疑派,就是近代学才夏承焘。他的理由是:岳飞终生和金朝作战,根本不可能去考虑偏安西北的西夏。那么,这首词里就不应该出现位于西北的“踏破贺兰山缺”的词句。

另外,岳飞的孙子岳珂在编撰《金陀粹编》时,并没有收录祖父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有人认为这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认可派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唐圭璋说《金陀粹编》是没提到《满江红•怒发冲冠》,可也没提到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可但是,与岳飞同期或稍后的南宋书法家,有很多人写过《满江红•遥望中原》,这就能证明岳珂不提《满江红•怒发冲冠》是符合情理的。

对于夏承焘说的“踏破贺兰山缺”,有两种反对意见。一是认为所谓“踏破贺兰山”只是文学上的借用手法,不是实指西北的贺兰山脉。这一派还提出辛弃疾一生也是抗金,但他的词中也有不少西北景象,比如“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金朝在正北,辛弃疾在西北洗什么胡沙呢。

二是认为岳飞所说的贺兰山,不是西北的贺兰山,而是位于抗金北上必经之地的河北。河北磁县也有一个贺兰山,相传岳飞曾率宋军驻扎在这里练兵。如果词中的贺兰山指的是河北贺兰山,那就能解释得通了。

除了对《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的争议,还有一个争议,就是版本问题。也就是说,你现在所看到的这首词,是被后人改动过的。

这首《满江红》是岳飞写给友人祝允哲的,小题是《与祝允哲述怀》。原词是: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闑。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看看,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吧。

祝允哲也是才子,和了一首《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原词是:仗尔雄武、鼓励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痛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进付云月。望将军、扬荡登金銮,朝天阙。

看明白了吧,岳飞原词中其实是没有贺兰山的,祝词里才提到贺兰山,但也是文学上的借代手法。

后世学者认为,现在流行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应该是岳飞之后、徐阶之前的文人,把岳词和祝词进行混编,捏进一个模子里的。原版的岳词以及祝词,事实上是1986年才在浙江祝氏族谱中发现的。对于这两首词,学者观点也不一样,有人认为这两首词都不是南宋时的作品。不管怎么说,祝允哲这个人是有的,还是忠义之士。岳飞蒙冤下狱,祝允哲上表,说愿意以全家70口性命,保岳飞绝无反心。祝允哲在被贬外放的路上,得到岳飞遇害的噩耗,祝允哲悲痛万分,几日后含恨离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