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村民挖河沙时,挖出一个西汉的盆,居然和王莽有关

在古代的历史当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的实用文物。这些实用文物看似简陋,却在古代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便。而他们的用途,在现代看来的的确是不可思议的。随着历史的变化,他们有些便失落了。有些成为了传家之宝密不外宣。而有些实用文物设备是埋在了地下之中。

在1997年12月。四川省浦江县的一个小河滩上。当时有几十个村民准备在干枯的河床当中挖取河沙。其中一个村民。拿着锄头,正准备挖河床的部分。结果刚下锄头就听到了“砰”的一声响。当时听到这声响之后,马上意识到这肯定是一块硬邦邦的东西。不过开始以为这就是附着在河床之下的石头,没有管那么多,便继续挖了下去。

哪知道他们把表面的泥沙挖走之后,才发现这下面藏着一个全是红锈的巨大铁器。乍一看,这个东西既像古代的锅、又像古盆、依稀还有点像古碗。但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这时候村民就说可能这个东西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董,也有的人说是在战争时期军队留下来的东西。一时之间,对于这个东西的来历,大家有了很多的猜测。不过在当时,他们挖出来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拿到废品回收站去换几个钱,不过生产队长却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其后,队长叫人把这个直径1.3米,重达100多斤的铁容器运回了生产队队部,暂时保管起来。到了第二天队长叫人把这东西送到了当地县里的文化馆,去找那些文化馆的人看一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这些文化馆的专家看过之后,却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铁容器到底是什么?恰巧这时。在外学习的文化馆长赶了回来,听到了他的文化馆里来了这么一个宝物。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还特别拿着放大镜,对这个大家伙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他发现虽然在外壁上有很多的铁锈,但是里面却十分的光滑。估计应该是在以前装过什么颗粒状的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和内壁的摩擦,才使得它能够长久的不生锈,如此光滑。当他用放大镜在这铁容器的内壁里面进行观察,突然发现了上面竟然刻着三个很小的隶书字体。上面刻的是“廿五石”这三个文字,这个文字的字形成宽扁状,横画长竖画短。在研究过后发现很符合汉朝隶书的特征,当时便断定这是出自汉朝的一件文物,后来又根据这三个字去翻阅了有关字典和史料,最终确定了这个盆的真实存在年代和它的用途。在其中,专家对这个廿字十分关心。这个字呈扁方形,它的笔试侧于长波而自然横出。馆长想到了在汉朝末期,王莽曾经在当时推行过一些简化字的政策,并进行了小规模的推广,取得过成效。而这个字已经与现代的简化字非常接近。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论证,那就是这个字很有可能是王莽创造的简化字中的一个。

而当时在王莽执政期间,曾经推行过一个盐铁国有制的政策,就是把盐和铁都收归国家所有,私人不能囤积。当时还专门设立的盐官,专门用来管理当地食盐开采和买卖。这里的村民所挖出来的这个大铁盆,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盘。这个盆是由当时的国家专门铸造,再雇当地的百姓用这个容器去煮盐。当时的官府就是通过发放这样的大铁盆来控制盐的产出,防止不法分子谋取私利。

而在成都地区,这里河流密布,蕴含着很多丰富的矿盐资源。所以如此大的产盐地能够挖出用来煮盐的盐铁盆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当时,文化馆长说出这个结果的时候,村民明确表示的很不相信,因为它的体量如此巨大,足可装下几百斤的盐,谁会用这么巨大的铁盆去煮盐啊?

而根据村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样的铁盆在东汉时期能够大批量的制造盐。可以说是一项简单的实用工具了。而这个盐铁盆的出土为考古学家和文史学家研究西汉末期几年的生产和当时的也铁铸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参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