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厂卫是什么意思,分别是指什么

厂卫,是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

1.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依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但锦衣卫借此机会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后来朱元璋发现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此后直至明朝灭亡,锦衣卫这个机构一直存在。

2.东厂,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也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并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今天的北京东安门外,成为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察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有明一朝,东厂一直存在。

3.西厂,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找到机会深入内宫,到万岁山等地观察。后被锦衣卫校尉发现,抓住他并伏法。明宪宗知道后,认为到处都布满危险,因而非常紧张,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人手乔装改扮成平民,出宫伺察臣民动向。汪直抓住机会,捕风捉影,到处搜罗“秘密消息”报告给了明宪宗,明宪宗很满意,于是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五月,朝中大臣弹劾西厂提督十大罪状,明宪宗看到奏章后大惊,下令撤销西厂。但过了一个月,明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又恢复了西厂。五年后,西厂提督在权力角逐中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解散。到了明武宗继位,大太监刘瑾掌权,西厂复开,直到五年后,明武宗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4.大内行厂,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掌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武宗以前,厂、卫分立,更迭用事,此时,厂、卫合势,特务遍天下,令管理军民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武宗五年,刘瑾倒台,武宗下令撤销大内行厂。

纵观,有明一朝,东厂、西厂、锦衣卫、大内行厂,势力此起彼伏,更迭用事。但从各机构鼎盛时期来看,各大机构的势力排名如下:

1.大内行厂

2.东厂

3.锦衣卫

4.西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