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归顺孙权,为何文臣武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文/画檐舞榭飞燕落

此人归顺孙权,为何文臣武将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经过了几百年的和平安稳之后,天下又一次陷入了战乱之中。魏蜀吴三家各自为政,分别占领了北方、江东和川蜀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三家政权之中,当属北方的曹魏实力最强,东吴和蜀汉这两个政权是曹魏一统天下的阻碍;而曹魏政权又被这两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这样的乱世中,优秀的人才正是这三家互相争夺的资源。面对从敌方阵营归顺过来的人才,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这些统治者往往会给予他们很好的待遇。有一个人在东吴破敌最关键的时候归顺了他们,却遭到了朝中文臣武将截然不同的对待,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位归顺孙权的人叫甘宁,在三国时期也是非常有能力和丰富作战经验的将军。当时三方刚刚休战了一段时间,东吴也趁此机会平定了自己的内乱,这时候孙权打算出兵去征讨黄祖,此时朝中的大将对这个想法表示大力支持,然而一位年老的大臣说国内刚刚经历大丧,不适合出兵,对这个想法表示坚决的反对。面对朝中文武大臣截然相反的态度,孙权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了,而此时敌方手下的大将甘宁正好前来投奔江东,孙权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迫不及待就宣见了此人。对于要出兵攻打黄祖的想法,甘宁也表示十分赞同,并且顺势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于是东吴主公毫不犹豫掉了10万大军前去征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吕蒙前来报告说:“黄祖手下的大将甘宁过来归顺我们了,但是他之前的旧主曾经斩杀了我们一员大将,于是害怕主公不接受他。依我看来,主公您现在求贤若渴,不必计较以前的恩怨,再说这个人之前也是为原来的主人做事,人各为其主,也没有什么错的。现在他自愿带领手下前来归顺我们,希望您可以不计前嫌收留他。”孙权一听特别高兴,还说:“如果这个人能够真心实意为我效忠,黄祖何愁不破?”于是就让人将他带了进来。认主仪式完成之后,孙权就说:“将军能够放下以前的恩怨前来归顺,我十分欣慰,又怎么会记恨你呢?所以不要怀疑我对你的信任,请告诉我怎么才能将黄祖打败呢?”

甘宁就说:“现在东汉的根基已经很不稳定了,终有一天曹操会将皇位窃取,而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江东;四川那边的刘备相对来说不足为惧,他的儿子又愚笨不堪,即便打下了基业也不能好好的传承下去,夺取天下这件事宜早不宜迟。如果迟了,肯定会被别人抢占先机。而要想夺得天下,就要先打败黄祖。此人现在年老昏庸,只顾发展经济,其属地赋税严重,所以导致民怨沸腾,连年的征战使军队得不到休息,军备废弛,如果您现在去攻打他们,肯定能一举击破,之后再一鼓作气向西讨伐,攻占巴蜀如探囊取物,又何愁整个天下呢?”孙权对这番话表示非常赞同,于是马上任命周瑜为统帅,整顿所有的水陆军队,吕蒙作为军队的先锋,甘宁作为副将,一起带领着10万大军前去征讨黄祖。

这是小说中甘宁归顺东吴的大致情节,这一段历史也是真实存在的,大致经过和小说中描写的并没有多少出入。当时东吴的朝廷中,文臣武将在如何对待这个从敌军阵营归顺过来的大将的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史书上说,朝中的武将得知此人归顺江东的消息之后,就马上向主公推荐了他,还希望主公能够尽早和这位将军碰面。对于这位未来可能会抢他们饭碗的同僚,为什么朝中的武将还会如此重视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甘宁虽然已经是过了半百的年龄,但是却非常勇猛,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之前东吴派大军征讨江夏的时候,眼看着马上就要胜利了,然而身在敌方的甘宁神勇的表现却致使他们在江东这一战功亏一篑,甚至还损失了一员大将。第二,甘宁此人长期以来都在荆州驻守,又常年在黄祖的手下效命,对黄祖的兵力及其部署情况肯定非常熟悉,如果此人能够鼎力相助,何愁攻打不下江夏呢?

小编总结:朝中以张昭为代表的文臣对这位大将却不屑一顾,不仅否定了此人向主公提出来的作战计划,甚至还当面对他说:“如果真的要按你的建议来作战的话,不仅会打败仗,甚至还会造成江东地区的动乱”!朝中的武将对甘宁惺惺相惜,朝中的文臣却对此人不屑一顾,面对这种情况,孙权直接表态支持此人,并且采取了他的作战计划,没过多久就对黄祖正式发起了进攻,而甘宁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东吴采取了他的作战计划之后,在和黄祖对战的过程中大获全胜,这一仗也使甘宁成功站稳了脚跟。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如果要立志做一件事情,不仅需要精细的分析,更需要一鼓作气的胆量,一味的分析利弊得失往往会使人变得婆婆妈妈,从而错过最好的时机;在面对一些简单的事情时,如果对其进行过多的分析,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然后果断行事,往往会取得最好的结果。

文/百家号(画檐舞榭飞燕落)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