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在历朝历代中,明朝拥有了数量最多的军队。在鼎盛时期,明朝在名义上拥有280多万军队。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既然明朝拥有这么多的军队,为何仍旧屡战屡败,战斗力底下呢。到了明朝统治的后期,明朝军队的将领们,甚至开始以家丁们为作战主力,大部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都很低,为何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呢?

一、明朝军队内部存在了很多现实的问题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北方的北元政权还有很强的势力,因此不断的组织力量进行反扑。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不得不维持大规模的军队。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军队的总数就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到了明朝仁宗时期,更是达到了200多万。但是明朝军队的问题很多,这和明朝的体制有问题。明朝建立之后,对官员们发放的工资标准非常低,仅仅能够满足全家人的温饱而已。虽然朱元璋的反腐措施雷厉风行,但是治标不治本。大部分官员都达不到海瑞的高度,很多官员都不得不贪污腐败。吏部选拔了100多名年轻官员到各地上任,结果到了第二年,这些官员一个不差全部都因为腐败被斩首。

如果说在朱元璋时期,官员们还有所顾忌的话,那么,在朱元璋之后,官员们贪污腐败的问题则愈演愈烈。对于文官们来说,获取外快的手段很多,例如耕地、赋税、火耗等等。根据计算,一个普通的知县,每年最少收入1000多两银子,是实际工资的30倍以上。但是对于武官们来说,由于自己无法插手地方事务,因此只能在军队问题上想办法。武官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吃空额,比如号称2万人的军队,在兵部的备案也是2万,但实际兵力只有1万余人。中间的空额是虚的,这些空额的所有费用都落入了各级武官的腰包。对于这种情况,监军太监也是心知肚明。在明朝统治的中期,明英宗曾经集结了50多万军队北伐,结果被几万瓦剌军队围歼。其实,明英宗身边的军队根本没有50万,估计不超过20万人。

二、明朝军队的武器装备质量很低

除了吃空额,武官们还会在武器装备的费用上想办法。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个地区的驻军,每年都会得到一定数额的装备费。将领们利用这些钱,在各地制定的大型作坊内定制各种武器。但朝廷下拨的装备生产费用很有限,而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被将领们分掉。真正能够用于装备生产的费用很少,自然在质量上就会大打折扣。在电影《大明劫》中,孙传庭检阅陕西地区的驻军,准备率领部队出征。但是,孙传庭发现很多官兵的火铳都有问题,不是无法使用,就是精准度很差。这就是明朝装备的真实写照,在明朝的中后期,明朝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武器装备的质量低劣。对于普通的火铳兵来说,自己的安全系数还不如后排的弓箭手。

在明朝统治的末期,清朝军队缴获了一些明军使用的火器,并且开始进行仿制。在制作工艺上,清朝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明朝的水平。但是清朝的火器都是真材实料,没有以次充好的情况,因此在战争中,明朝火器的性能反而不如清朝仿制的火器。由于军队的空额很严重,再加上武器装备质量差,明朝军队屡战屡败。对于边境上的将领们来说,自己需要几次胜利稳定自己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私有性质的家丁武装开始出现。明朝的将领们都会把一部分精壮官兵转变为自己的家丁,这些家丁们能够得到良好的待遇和比较精良的武器。在很多中小规模的战斗中,明朝将领们能够取得一些胜利,这就是自己的资本。对于明朝中央来说,对这样的情况已经无可奈何。

三、家丁武装无法获得大规模的胜利

边境地区的将领们都有自己的家丁武装,这是将领们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由于投入比较大,家丁武装的兵力不会太多,一般都是几百到几千不等。例如辽东地区,这里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名义上驻扎了13万多军队。但实际兵力只有几万人,其中,精锐的家丁武装只有几千人。由于家丁武装的数量有限,能够获得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是如果北方游牧政权大举南下,边境上的将领根本挡不住,也不敢挡。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蒙古俺答汗率领几万骑兵大举南下,明朝北部边疆上的将领们根本不敢应战,因为对方的力量太强,依靠家丁武装也无法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在明朝末期,辽东将领李成梁就是玩家丁武装的高手,在名气上甚至超过了南方的戚继光。但李成梁每一次胜利的规模都不大,主要就是依靠家丁武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