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召他入宫觐见,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决定起兵造反

皇帝召他入宫觐见,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决定起兵造反

在中国的历史中,官逼民反的例子有非常多,其中比较经典的几个就是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有李自成。当然了除了朝廷逼百姓造反之外,皇帝把自己的手下逼到绝路上选择造反的也不在少数,大部分人选择造反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过也有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吴国的皇帝孙皓可是出了名的残暴,那些在他身边做官的人一个个都心惊胆战,距离比较远的那些官员也都是度日如年,生怕那天皇帝来了兴致召自己入宫,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那就只能选择造反了,不过最后的结果如何,可就是个未知数了。

公元272年,也就是太子司马衷迎娶贾南风的同年,这年秋天,孙皓出乎意料地发出一封诏书,命西陵督步阐入朝。步阐,正是吴国重臣步骘(诸葛瑾的挚友、吴国第四任丞相、著名的外戚)的儿子。长江水在西陵峡一带急转向南,形成一个九十度的转角,在江的西南岸边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城池,这就是昔日步骘倾数年心力建造的西陵城。自步骘建城至今,步氏一族据守此地已长达近半个世纪。这期间,步氏几乎从未踏足吴都建邺。也正因为此,步氏才躲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动荡,在江东“吴郡四姓”(张、陆、顾、朱)接连被迫害,张昭、诸葛瑾、全琮的后代相继卷入灭族之祸,以及无数臣子惨遭孙皓屠戮的岁月里,步氏依旧显赫于世,成为西陵不折不扣的钉子户和土皇帝。

可眼下,固守西陵的步氏意识到,自己的好运快走到头了。步阐匍匐在地上。在他面前,一名朝廷使臣正朗声诵读着诏书:“西陵督步阐久居边境,劳苦功高,朕甚是想念,故命步阐速速入京朝见步阐听毕,噤若寒蝉。入京肯定凶多吉少!他虽然没见过孙皓,但对孙皓的暴行早有耳闻。在孙皓的酷政下,京都朝臣的脑袋随时都有可能搬家,而那些远离朝廷的藩镇重臣,则全部被列入孙皓猜忌的黑名单,入京对他们而言,基本等同受死。

“臣遵旨!”步阐颤声应道,缓缓站起身来。他满面堆笑地看着朝廷使者,手却暗暗摸到了腰间的佩剑,突然,他猛地拔出佩剑。还没等朝廷使臣反应过来,一道剑光划过,使臣血溅当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反了!是夜,步阐率宗族子弟在西陵举起反旗,归顺晋国。10月,吴国南荆州最高统帅陆抗派遣吾彦等诸军赴西陵平定叛乱。而晋国也获悉步阐归降的消息,急忙命巴蜀驻军支援西陵,并让羊祜攻打江陵,以牵制吴军。

吾彦等吴将抢在巴蜀晋军前头抵达西陵城下,纷纷请陆抗下令攻城。这个时候,陆抗坐镇乐乡(位于西陵和江陵之间),他判断西陵城绝不可能短期内攻破,如果晋军援军赶到,已方势必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便传令下去“不准攻城,全军在西陵城外修筑防御工事。显然,陆抗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11月,晋国北荆州都督羊祜率军攻向江陵(西陵以东),巴东监军徐胤率军攻向建平(西陵以西,两支晋军总计八万人,意图对西陵城下的吴军形成夹击之势。吴军只有三万。

陆抗意识到局势紧迫,决定离开乐乡,亲赴前线。他面临一个抉择,是去西边的西陵征讨步阐,还是去东边的江陵迎战羊祜。吴国诸将认为当务之急是保住江陵。陆抗力排众议:“江陵城防坚固,用不着担忧,但如果西陵沦陷,荆州南部蛮夷会蜂拥而起,后患无穷。”西陵南部是少数民族部落的聚集地。陆抗决定去西陵,但江陵也不能不管。临行前,他给正攻向江陵的羊祜下了招狠棋—摧毁江陵堤坝。不过,说到底吴军数量远逊于晋军。两个吴国将领感到前途渺茫,临阵叛变到了杨肇军中。这对吴军无异于雪上加霜,可陆抗之所以被称为名将,正是因为他有一项远超过常人的能力—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陆抗判断:叛将一定会把我军虚实告知杨肇。随即,他将大批精锐部队埋伏在吴军部署最薄弱的区域。翌日,杨肇果然依据叛将的情报,攻打吴军原本的防御漏洞。他万万没有料到,等待自己的是吴军最精锐力量的反扑。转年1月,杨肇军队彻底溃退,紧跟着,羊祜和徐胤也各自撤军。西陵城中的步阐绝望了,他只能独自面对吴军潮水般的强攻。几天后,西陵陷落,步阐被夷灭三族。当年,贫困潦倒的步骘只身闯荡江东和诸葛瑾一道成为吴国首屈一指的重臣。步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繁华显赫后就此泯没。最终想要通过造反来让自己活下去的计划也没能够实现,两边横竖都是一死,不管怎么样,放手一搏总比等死要好得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