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经常屠城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攻城主帅多么残暴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屠城是常有的事,不止是“败寇”会干,“成王”的也会干。只是“成王”的屠城案例很少会载入史册罢了。那么为何会有那么多屠城将军呢,仅仅是因为城池久攻不下,所以破城后要复仇么。如果是普通士兵可能会意气用事,但是作为攻城主帅的人眼光不会这么浅显。

小编觉得,很多时候屠城并不代表主帅多么残暴嗜血,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屠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攻城前激励士气,许诺破城后可烧杀淫掠

这一点,项羽是典型。项羽是一个非常“爱护”自己士兵的统帅,更确切点说是偏袒,包庇。虽然项羽麾下的楚兵战斗力很强悍,但军纪真不怎么样。史册用“城无遗婴”来形容项羽,因为项羽每每在攻城前都会向士兵许诺破城后可随心所欲的烧杀淫掠,这样士兵才会奋力攻城,在不停地攻伐中保持士气高昂,项羽这是“纵兵”,所以楚军的战斗力普遍比汉军和其他诸侯军强,不仅仅是因为项羽能征善战。

二、城池久攻不下,军粮不足以养活所有人

在“新三国”连续剧中曹操攻徐州前(那时刘备还没接管徐州)告诉曹仁在破城后,将城内百姓全部杀光。曹仁迟疑了一下,曹操边吃饭边说“我们没那么多粮食”。在电影“投名状”中,由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在守城主将投降以后,背信弃义的射杀了所有降兵,就是因为军粮不足。

在古代,守城一方在敌人大军到来之前往往会坚壁清野,然后城门紧闭。这样一来攻城一方只能千里迢迢的把粮草从自己的地盘运来。围城之战拖的久了,攻城一方也会粮草不济。而守城方在没有外援情况会更惨,尤其是城内百姓,军粮越来越少都不够养活士兵的,谁还会管百姓死活,吃人肉是常有的事。所以往往在破城后迎面而来的是一群饥肠辘辘的难民。我们的粮食也不够额,怎么办呢,人为了求活命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我们也不熟悉城内的情况,一旦发生暴乱,会白白浪费兵力,只能全部杀光。

三、攻城战是最拉仇恨的战役,士兵会将怒火发泄到城内百姓身上。

在古代,由于守城一方占据地利,如果不用一些巧妙的破城计策,攻城战士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在破城后,投降的士兵会被单独关押在一起,有专门的士兵看守。大军在城内驻扎,不像在野外那样到处扎帐篷,只能住宿在平民家。这士兵一旦分散开与百姓混在一起,管理难度可就大了。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像岳家军一样军纪严明。一旦发生冲突,对于这些杀人如麻的战士来说,就很容易发生流血事件。

此时作为大军的统帅,该如何抉择呢。斩杀违纪士兵,以安定民心?可那些都是追随自己浴血奋战甚至立过赫赫战功的将士,安定了民心就不怕寒了将士们的心么。究竟是民心重要还是自己身边战士们的忠心重要。如果饶恕,就会有更多的战士违纪,有血性的百姓也会反抗,一来二去就演变成了屠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