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冤枉的皇子,本已到手的皇位,只因自己一句客气话断送前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人们在哀痛之余,忽然想到了皇太极没有留下遗嘱,储位虚悬尚无定论,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事实上,当时有望继承皇位的只有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不过作为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代善似乎并没有激情,一心谦让不想继承这个皇位,因此,只剩下豪格和多尔衮了。

豪格自我感觉良好,他认为自己是长子,又功劳显赫,而且还有两黄旗大臣的支持。图尔格、索尼、鳌拜等8位大臣在豪格家中,秘密策划,分析政局,共同推举豪格为皇帝。而且他们还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们商定要带剑入朝,带兵侍卫,以武力为后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此时,睿亲王多尔衮也在紧张活动,他亲自出马,意在试探豪格一派的真实意图。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皇太极驾崩后第五天,睿亲王召见了两黄旗大臣索尼,想从他那里探听豪格一派的意图。不料,刚直耿介的索尼果断回答:“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多尔衮碰了一鼻子灰,但也摸清了两黄旗大臣的态度。

八月十五日,决定继承人的会议在崇政殿举行。神态严肃的诸王大臣紧张地坐在东西两侧,一场争夺皇位的激战,即将拉开序幕。

身配宝剑的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率先发言:“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大殿之内抢先表态,大殿之外护军环立,这对他人来说,无异于最后通牒。

睿亲王多尔衮是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他环顾左右,计上心来,立刻让索尼等退下,其理由便是皇位继承问题,除诸王外,你们外姓大臣没有发言权。索尼自知理亏,但态度已经明确表示,退往殿外等候结果。

此时,礼亲王代善看时机成熟,便顺势提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代善的建议是极有分量的,对于这一建议,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以为然,内心极不赞成,但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对策,便沉默了下来,以静制动,看豪格如何表态。

肃亲王豪格很想继承皇位,而且实力也最强,不仅两黄旗大臣属意于他,而且还得到了济尔哈朗的支持,如今代善又点名拥护,他自认为继位是毫无问题了。而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来分析一下支持豪格的力量有多强大:

皇太极自统的正黄、镶黄两旗坚持立皇子;豪格自己是正蓝旗旗主,自然正蓝旗也坚持立皇子;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他也赞成立皇子;代善是两红旗旗主,也倾向立皇子。这就是说,八旗旗主中有六旗支持豪格,而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明显势单力孤,不成气候。

但是多尔衮三兄弟对豪格继承帝位居然没有发表意见,年轻气盛的豪格终于沉不住气,面带讥讽地冷笑道:“我年少德薄,非所堪当。”说罢,便拂袖而去,离开了大殿。

大错已经铸成,局面无可挽回。豪格的这个错误表态和错误举动,真可谓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豪格的本意是以退为进,用此法激起多尔衮兄弟的劝阻。可惜的是,豪格这么一走便把会场拱手交给了对手,也等于把皇权不自觉地让给了对方。

最终在诸王的商定之下,福临意外地获得了皇位,这对于豪格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他不曾想到自己的一时糊涂,竟然断送了原本到手的皇位。想必豪格肠子都悔青了,而他的命运也因此发生逆转,最终在多尔衮的打压之下,悲惨死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