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文官临危受命逼杀陈胜项梁,最后害死二十万大军沦为秦朝罪人

文疯癫史鉴

秦始皇嬴政文治武功,横扫六合,统领华夏大地。他自认为功劳超过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希望后世以数计,一世,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惜秦始皇还没来得及安排后事,就在巡游的路上暴毙而亡。他的儿子二世胡亥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听信宦官赵高的谗言,假借各种名义诛杀大臣。

对死亡的恐惧,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心理上的压迫,可以让人表面上服从命令甚至是谄媚讨好,但是这并不能让人的心理滋生善意。用利益甚至是死亡来统领属下的人,一旦失去手里的资本很容易遭到反噬。

秦朝的臣子害怕株连家人,吓得噤若寒蝉,上朝的时候都不敢发言进谏。法国法官出身的思想家曾说过,不受限制的权力终将腐败。胡亥自以为镇服了手下的臣子,就能安枕无忧。于是下令征丁征粮,重修阿房宫。一厅一堂,就得千万钱钞。朱甍碧瓦,尽是民脂血膏。

百姓的积怨越来越深,陈胜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联合起来共同讨伐。秦朝这个统一天下的庞然大物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刚出航不久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陈胜趁势崛起后,派遣周章等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前去讨伐秦朝。二世胡亥非常震惊,问大臣该怎么应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也一样,平时不重视情感投资,到了关键时刻也别指望能派上什么用场。二世胡亥平时对臣子们喊打喊杀,现在臣子们也一个个装聋作哑。反倒少府章邯站出来说:盗贼们人多势众已经进攻到了这里,现在从别的地方调兵遣将也已经完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骊山的囚徒,发给他们兵器应敌。

少府这个机构始于战国沿用到秦汉,主要职能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品,一个是负责宫廷的衣食起居。章邯作为宫内的文官,经常要跟皇室子弟打交道。在二世胡亥无人可用的时候,跳出来进言可能只是想着表表忠心。

章邯的建议看似有道理,可实际上却有很大问题。周武王在伐纣的时候,商纣王限于兵力也曾组织奴隶兵前往牧野应敌,到了阵前奴隶们纷纷倒戈,还得商纣王大败而回,最终自焚鹿台。章邯的建议属于不是办法的办法,他本人也不是文官,可秦二世胡亥却当成了救命稻草,把他推向了战场。

根据《史记卷秦始皇本纪》记载: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章邯一介文官,进入战场后屡战屡胜,好像如鱼得水一样。

对于这种怪异的现象,明代学者张燧分析说:秦朝灭亡的时候,诸侯并起抢着讨秦入关。气势虽然强盛,但实际上却是乌合之众。因此,在章邯击退周章等人,调来正规军之后,兵锋所指,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

章邯带兵前期战果累累,可到了巨鹿之战后却被挫了锐气,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卻,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司马欣回来后,把赵高派人追杀的事告诉了章邯。不久,章邯又收到了陈余的一封劝反信,信里拿白起蒙恬等名将举例,批判秦对征战沙场的有功之臣,不仅不会论功行赏,反而还会罗织罪名杀死他们。继续效忠秦朝只能引颈待戮,不如趁早倒戈跟诸侯联合,共同攻秦,成功后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

章邯知道秦二世更加信任赵高,自己继续效忠秦朝的确没啥好下场。趋吉避凶,两害取其轻,章邯犹豫了一下,就带着二十万大军投奔了当时声势浩大的项羽。可惜,乱世之中哪有什么安全的地方。刚出虎穴,又进狼窝。章邯带着二十万大军投奔过去,项羽却因为手下敌视秦兵,没办法收为己用,又不能放虎归山,最终一股脑全部坑杀。

据说,章邯也曾试图阻止项羽,只是他作为降将终究没什么话语权。二十万大军命丧黄泉,章邯也从一个颇有战功的将军,变成了受人鄙夷的秦奸。后来,刘邦用计攻破章邯镇守的城池,他无处可去只好拔剑自刎,再无翻身的机会。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