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春联,你知道为什么吗?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贴花花,指的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等东西。今天刚好是腊月二十八,我给大家伙说说贴春联的故事吧。

说起贴春联,这里头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五代之前,百姓们贴的不是春联而是贴桃符。据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二神,专门用来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

到了五代,后蜀国君孟昶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潮流。在公元964年的那个除夕,他认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贴桃符,一点新意都没,于是突发奇想,叫来了大学士辛寅逊。

他说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神荼”、“郁垒”二神,没有创意,朕今日个想创新一下,准备写两句话,代替“神荼”、“郁垒”二神。

辛寅逊会意了,立即摊开笔墨,等待着皇帝的吩咐。

孟昶思索了一下,说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两句话是说,新年我们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当时,朝廷以吕馀庆知成都,长春乃是太祖诞圣节名,因此这两句话十分喜庆吉利。

辛寅逊闻言后,连连点头,大声说好,大笔一挥,写下这两句话,并命人张贴在门的左右两侧,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以后,民间不再贴门神,而改成了贴春联,到了宋朝,百姓们又把春联叫做“桃符”。所以王安石的诗中才会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了明朝,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以示喜庆。以往春联是写在红色的桃木板上的,这次他还有特别的要求,要求百姓们将春联改写在红纸上。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簪云楼杂话》

从此以后,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便流了下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贴上春联,祈祷明年生活顺心,万事如意!读者朋友们,如果今天还没有贴春联的话,赶快贴上春联,迎接新春!在此我向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猪年吉祥,万事如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