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之曹魏白玉杯

由于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流行,汉末三国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时期之一,不过遗憾的是,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由于起止时间太短暂,加上战乱导致的社会动荡不安,保留至今可作为历史见证物的文物极少。洛阳博物馆恰收藏了一件三国时期魏国的白玉杯,堪称珍品,也可以让我们一窥三国时期的玉器面貌。

何以一定能确定这件白玉杯属于三国曹魏时期呢?因为它于1956年出土于洛阳涧西的一座墓葬,墓葬中有一套铁帷帐架,有点近似于我们现在驴友野营时使用的帐篷支架,支撑用的木棍已经腐朽,只留下了木棍连接处用于固定用的铁套管,在其中一个套管上,发现了“正始八年八月”的铭文,说明这套铁帷帐架制作于公元248年,彼时距离司马懿篡夺曹家政权的高平陵事件,还有2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曹魏时期的洛阳和现在的洛阳市在地理上并非居于同一位置。曹魏洛阳城位于位于今洛阳市白马寺镇以东、洛河以北。始建于西周时期,战国晚期著名的秦相吕不韦曾经分封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扫平天下之后在此建都。汉献帝时期,董卓火烧洛阳,迁人民于长安,洛阳城市故宫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后来的曹魏、西晋和北魏依旧定都于此,直到北魏孝静帝迁都邺城,这座洛阳城才结束了作为帝国都城的使命,仅仅4年后就毁于战火,如今仅见一片遗址。

这件白玉杯杯高11.5厘米,口径约5厘米,玉料光洁,没有杂质,圆筒深腹,圜底圈足。在制作工艺上是用金刚砂轮磨制,通体光素,没有任何纹饰,很符合汉末时期简朴古拙的时代艺术风格,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属于“极简主义”审美,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也非常的多。

一般认为,这件白玉杯应该是当时的实用器,为饮酒所用。汉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一个转捩点,前面介绍过的上古良渚时期的玉琮,属于人与神明沟通的道具,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周代以来的玉器则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往往在政治仪式上使用,是一种政治符号,这种理念一直延伸到西汉,西汉王侯级大墓出土的出廓玉璧,就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延续;到了汉末,作为政治符号的玉器逐渐消隐,而转为制作日常生活的实用器或者是用作装饰作用的工艺品,政治意义让位于世俗意义。这件白玉杯就是汉末玉器观念转型的写照,成为唐代“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的先驱。

在这里就不得不夸奖一下央视94年老三国的服道化,虽然有“以爵饮酒”这样的小失误,但是在历史时代风貌考据上,老三国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在最后一集“三分归晋”演绎“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剧情中,司马昭使用的饮酒具,赫然就是这件白玉杯(的仿制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