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有2位宰相,隐居在温州这个县!

泰顺,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历史上曾吸引了不少官员士大夫前来隐居避难。其中就包括了两名官居相位的“股肱之臣”,一位唐末宰相吴畦,一位是南明宰相林增志。

01 || 唐末宰相吴畦

吴畦(840—923),原籍山阴(今绍兴),咸通元年(860)进士,晚唐时代名臣。

吴畦初任官桂州刺使,参与平定庞勋领导的桂州戍卒叛乱,因功改任京兆尹(掌管京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河南节度使等官。

因治理黄河和击退黄巢起义有功,名重京师,入朝辅政,“加授中书令同平章事,拜谏议大夫,进官太子太保(从一品)”。

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吴畦退职回山阴。

之后,因受浙东藩镇董昌的迫害,被迫举家出逃,乘舟浮海,避难温州安固县。接着,溯飞云江西上,于乾宁三年(896)四月到达卓小阳(今南浦溪镇后坪村),见地美泉甘,乃筑室而居。数年后,移居库村。

白云山,当年吴畦隐居于此山东麓

吴畦授官中书令,中书令曾是唐代中书省最高长官,唐后期为正二品;“中书令同平章事”,是在政事堂商讨处理国家政事的大臣,即宰相。

吴畦居官三十四年,担任过宰相职务,官位显赫,治绩显著,影响力很大。他迁居库村,引起朝廷上下的关注。

唐昭宗曾派遣使者到温州,特地赐给吴畦一道“铁券金书”。

天复四年(904),受越王钱鏐的命令,诗人罗隐曾到库村寻访吴畦,想礼聘吴畦出山辅政。结果,吴畦避而不见,寻访未果。

吴畦是泰顺早期开发始祖。他迁居库村,是当时浙南地区的重要事件,除泰顺古志书对此有记载外,历代《浙江通志》《温州府志》以及乾隆、嘉庆《瑞安县志》均有记载,足见其人物之重要。

南浦溪镇的吴畦纪念馆

02 || 南明宰相林增志

林增志(1593-1662),瑞安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崇祯年间,曾任知县、翰林编修、东宫少詹事等职。

2015年新发现的林增志墓

顺治二年(1645),林增志应南明隆武帝征召,参加反清复明大业,以培养士气、收拾人心为己任,晋升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正二品,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此职相当宰相)。

顺治三年(1646)八月,隆武帝死难,林增志出家为僧,改名行帜,法号法幢。

大约在顺治后期,林增志由温州密印寺(今瓯海头陀寺)隐遁泰顺。

曾隐居在莒江上村狮子岩,后隐居峰门石柱村,在石柱村石角庵旧址处重建香林寺。

林增志隐居的香林寺,现仅存残破的山门

康熙元年(1662)圆寂后,墓葬香林寺门前对面山。墓碣上刻:“香林院重兴第一代让庵潜禅师塔记,时康熙元年岁次壬寅拾月贰拾一日立”等字。

林增志生前与莒江上村夏大辉、罗阳平溪董应科等明朝遗老相知好,与董应科之子董永孚之间诗文交往频繁。

董永孚有《和香林寺让庵和尚韵诗》,林增志出家后的诗作,即《让庵遗诗》,由董家收藏。

《大学士林增志年谱》内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