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老照片:清军将士战死炮台,英法联军城中烧杀抢掠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得西方列强尝到了侵略的甜头,1954年,《南京条约》12年届满,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天津北塘左营炮台。

1956年,美国《望厦条约》届满,要求全面修改条约,同样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照片中为清军的防御工事。 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56年到1958年,第二阶段在1958年到1960年。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炮台守军奋起还击,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此战清军火力充分,杀敌500余人,重创敌军,这是鸦片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照片中为大沽口炮台阵亡的清军将士。

1860年,英法联军两万余人再次进逼大沽海口,僧格林沁轻敌,以为英法联军不善陆战,北塘竟没布防,给了英法联军可乘之机。照片中是沦陷后的塘沽炮台。

1860年8月,英法联军约两万人从北塘登陆,进攻天津,一路如入无人之境。14日,塘沽炮台被攻陷,英法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此时咸丰皇帝根本无意抵抗,下令僧格林沁撤退,大沽口炮台失陷。照片中为战争中毁坏的炮台。

战死的清军将士。1860年8月21日拍摄。

照片中是大沽口炮台内侧牺牲的大清将士。拍摄于1860年8月21日。 这些照片看着让人心痛,国力羸弱,列强入侵,却无力卫国,这些将士们虽然没有阻止侵略军的脚步,却用尽生命去保卫国家,值得尊重。

大沽口为京津门户,大沽陷落,侵略军长驱直入,占领天津后,从天津出兵进犯北京。双方于通州八里桥展开激战,清军虽然数倍于英法联军,但是面对侵略军猛烈的炮火,冲锋的清军骑兵却一个个倒下,场面十分悲壮。此战僧格林沁败逃,清军全军覆灭,咸丰皇帝则“北狩”离京,前往避暑山庄。

照片为被占领的北京城墙顶部,清军丢弃的大炮。英国摄影师菲利斯·比托1860年10月13日拍摄。

冒着滚滚浓烟的北京城。占领北京后,英法联军在北京近郊持续了50多天的烧杀抢掠,他们还攻入圆明园中,大肆抢掠园中珍宝,带不走的就就地砸坏,清洗一空后,一把大火将其烧掉,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数百宫女太监丧命。此外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这场战争,以清政府战败告终,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成为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