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中“三国演义” 到底谁是司马懿?游牧民族玩得很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三国演义》中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留给后人许多有关于战争谋略,军事思想教课书般经典案例;这里将连环计,火攻计,空城计,围魏救赵,暗度陈仓,远交近攻等计谋发挥的淋漓尽致;曹操的骑兵,东吴水军,蜀汉的步兵各具特色;联吴抗魏,吴魏攻蜀,刘禅蜀汉被灭后,东吴被吞,三国归晋。其实,在两宋历史,更像一部三国演义,笔者试图用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一下两宋版三国演义。

北宋、西夏、辽国三足鼎立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此时的北宋面临地缘政治压力犹如东汉后期魏蜀吴三国,北面失去燕云十六州,北部国防屏障长城防御体系被打破,直接面对兵锋正盛契丹辽国,西部失去河西走廊,被党项族西夏时常骚扰;这两个地方更是战马的繁育基地,失去骑兵优势的北宋大有面对契丹辽国、党项西夏夹击之势。

契丹辽国有打败北宋军队能力,对南下统一却有心无力,北宋在辽国契丹优势骑兵敲打下,败多胜少,辽国版图是北宋两倍,兵强马壮战斗力极为强悍,又出现契丹百年不遇的军事统帅萧太后,北宋恢复汉唐旧境统一全国的梦想破灭,在这种情况下,北宋被迫与契丹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以称臣纳贡的方式赢得百年和平。

西夏单兵作战能力对北宋有优势,与北宋局部战争经常是胜多败少,但是西夏人口少,体量小,难以打败军事和经济都体量浩大的北宋;党项西夏只能凭借地缘天险优势(北阴山,西贺兰山,西南祁连山,东六盘山),对北宋进可功,退可守,导致屡次宋夏战争,西夏胜多败少,当北宋以全国之力攻打西夏时,西夏秘密联合契丹,互为犄角,使西夏免遭北宋倾巢打击。

西夏与北宋稳定之后,契丹又发动了与西夏的战争,这与当年魏蜀吴三国时期非常相似;东吴杀死关羽,又有张飞首级,刘备恼怒之下,大军尽出攻吴;东吴为自保重结吴蜀联盟抗击曹操,刘备不允,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正要歼灭刘备之际,吴军防守空虚,曹丕派兵袭击防守空虚的东吴,陆逊只得退兵,曹丕间接挽救了蜀国。

范仲淹庆历新政虽然使北宋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在经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战役后,北宋被西夏骚扰的疲惫不堪,北部又有契丹牵制,无奈之下签订“庆历和议”,宋夏边境得到一时安宁。北宋拿钱买平安换来一段和平,此时北宋、西夏、辽国正式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更像是吴蜀联盟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局面,维持好长一段时间和平。北宋也在这段时间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他就像一个文质彬彬的富豪,人人都想上去分一杯羹。

北宋、辽国、金国三足鼎立 可惜好景不长,北宋、西夏、契丹三国军事对峙的局面,很快就被异军突起的女真族给打破;这个原本依附于辽国渔猎民族,在完颜阿骨打带领下骑兵反抗契丹辽国统治,辽国经过多年的汉化,军事战斗力萎靡,纵横东北的女真族此时战斗力爆表,很快就在辽国东部建立大金。这样在北方就成了北宋、辽国、金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北宋为了一雪“澶渊之盟”之耻,收复燕云十六州,竟然联金灭辽。

“澶渊之盟”看似不平等条约,辽国却也很讲信用,没有对北宋大规模用兵骚扰;当得知宋金要结盟后,感到宋辽夹击的严重性,辽国皇帝曾派使者到北宋表示愿意称臣求和,让大宋顾及到“唇亡齿寒”的关系,毕竟辽国实际上已成为大宋北方屏障。然而宋徽宗执意联金灭辽,当北宋与金国达成“海上之盟”之后,辽国很快灭亡,北宋却把渣渣的军队战斗力暴露在金国面前,于是乎,联宋灭辽赶走了老虎,却引来了豺狼。

无论是在辽宋战争,金辽战争,还是宋金战争中,西夏都游刃有余周旋在强国之中,西夏联辽抗宋,因为娶了辽国公主,曾经援辽抗金,当看到金国军力强大时,弃辽俸金;宋金战争中,金国强势,又帮金抗宋;靖康之难后,辽国版图完全被金国所代替,北宋灭亡建立南宋,南宋直接与金国接壤,而西夏被与南宋隔离,宋夏之间的交往从此处于中断状态。

南宋、金国、蒙古三者并存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建立南宋,开始了宋金对峙,蒙古在北方兴起并日益强大,开始有了消灭金朝,臣服高句丽,拿下南宋一统全国的战略方针;当蒙古入侵西夏,西夏生存受到威胁之时,由于西金之间曾签订有“交相救援”的义务,西夏曾向金朝求援,金国背信弃义没有发兵救援西夏,两国生隙;西夏转而救助南宋,与恢复中断的宋夏关系,联宋抗金。

正值宋金正在交战之中,又由于“红巾之乱”,双方沟通不力等多种原因,西夏五次约宋攻金,四次无果,一次无功而返;宋夏也曾一度联合抗蒙,均为凑效,在南宋放弃联夏抗蒙后,蒙古帝国经过六次攻夏,西夏灭亡,宋夏关系彻底终结。

西夏能够在大国夹缝中立国300余年而不倒,这与远交近攻,附强除弱,利用地缘战略优势,成功应用灵活多变的策略不无关系,对于西夏来说,只有永恒的利益,却没有永恒的朋友,无论是辽国,金国,还是大宋,谁对西夏有利,西夏就联合谁,可以说西夏极具战略眼光。

反观,宋朝战略眼光狭窄,联金灭辽后,北宋灭亡,这次南宋又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联蒙灭金,在宋金长达100年的对峙中,南宋也曾经进行几次北伐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南宋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和一雪“靖康之难”之耻辱。在金国、蒙古、南宋三者并立之时,蒙古势力属于上升期,灭西辽、西夏、畏兀儿后,金国便成了蒙古统一天下的障碍,蒙古刚刚崛起于漠北,单凭蒙古主力消灭金国,有些力不从心,从地缘政治来看,南宋和蒙古刚好形成南北夹攻之势,灭金成了蒙古和南宋的共同志向,双方便有了联合的基础。

蒙古成吉思汗临终前,口授了利用宋金世仇,假道南宋,联宋攻金的“攻金方案”,双方商议攻金成功后,将河南归南宋;这与联金灭辽时,金国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归北宋的计划如出一辙;蒙古与金国不同,蒙宋联合灭金后,蒙古果然兑现了诺言,南宋获得大片领土,国境向北推移数十至数百公里。

金国灭亡后,金国、南宋、蒙古三国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蒙古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南宋,南宋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防御压力,而此时不自量力南宋没有正确认识到当时的局势,竟然先发制敌,攻打蒙古夺取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导演了一出“端平入洛”的好戏,惨遭蒙古骑兵击败,蒙宋联盟提前破裂,直接兵戎相见。

荆州之事使吴蜀联盟破裂,大打出手,司马懿献计曹操联吴抗蜀,魏吴联合下,吕蒙斩杀关羽,夺取荆州,这部历史又在重演;联蒙灭金后,南宋因为“三京”与蒙古大打出手,本来欲夺取天下的蒙元,以宋背信弃义为借口,发动了时间长达44年的宋元战争,蒙古骑兵战斗力此时是天下无敌,在宋元战争相持阶段,又进行了西征,灭国数十;蒙哥命丧钓鱼台之后,蒙古第三次西征被迫停止;在臣服欧亚大陆之后,蒙古发动第三次攻宋战争,崖山海战中南宋灭亡,成吉思汗子孙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一统中华。

成吉思汗堪称西晋司马懿,三国初期,悄然的无声无息,最后却三国归晋一统天下,而蒙古不过是西晋的升级版,不仅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华,还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魏蜀吴成就了西晋,辽金宋却把蒙古推向了历史最强大帝国。

两宋风云从西夏,辽国,北宋三足鼎立,到北宋,金国,辽国三方混战,再到蒙古,南宋,金国尔虞我诈,直至蒙宋对战半个世纪之久;有宋一朝就是一部三国演义的历史再现,在这部历史中,游牧民族把合纵连横玩得最溜,蒙古帝国是最大的赢家,成吉思汗就是司马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