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要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除掉张郃?

张郃是魏国的著名将领之一,曾经跟着曹操作战无数立下了不少战功,一生为曹氏家族三代君主效力,史学家们对张郃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普遍都认为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连智谋过人的诸葛亮都把他视作了自己的劲敌,作战碰到张郃都要格外小心。但是这样一位曹营猛将,竟然在诸葛亮第四北伐的时候,被同为曹氏家族效力的司马懿设计除掉了,这是为什么呢?

东汉末年,战乱频起,将士们改变自己效忠的主公也是常有的事,张郃也是如此。张郃最初是看到政府招募士兵,于是便报名参军了。后来袁绍攻下冀州,张郃就带兵一起投降了袁绍,开始为袁绍效力,还为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立下战功,可以说是有勇有谋。张郃是反对官渡之战的,他认为应该多次用小队人马不断骚扰曹操后方来击垮曹操,与曹操硬碰硬地正面对决不利于袁绍。但是袁绍听不进张郃的劝阻,坚持要和曹操硬碰硬干上一仗,此时袁绍手下的猛将颜良文丑已经被关羽斩杀,而袁绍无论从领导力还是气度方面都比曹操差上许多,张郃清醒地看到袁绍与曹操的这一场仗必定会输得一塌糊涂,所以张郃就果断离开了袁绍投奔了曹操。曹操对于张郃能够投降于自己感到非常高兴,亲自去迎接,可见曹操也是一位气度非凡、慧眼识人的人。

曹操对投降自己的张郃十分信任,在他攻打邺城的时候,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了张郃,让他跟随自己作战。张郃在曹操攻打袁谭时,曾自己单独带兵包围了雍奴,打败了袁军;还和张辽一起共同担任先锋,随同曹操一起攻打柳城。因为张郃多次为曹操立下战功,便被升为平狄将军。张郃还先后带兵讨伐过很多魏国的敌对势力,全都取得了胜利;又跟随曹操到渭南,打败马超、韩遂等人,包围了安定,迫使杨秋投降。张郃自从投降曹操以来一直很受曹操器重,他曾经抵挡过蜀国对魏国西部战线的进攻,还多次打败吴国的军队。街亭之战后,他因为军功卓越被提拔做了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也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对手,诸葛亮也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劲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决定北伐失败结局重要一战就是街亭之战。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主理魏国国事的是魏明帝曹睿,在张郃出征之前,明帝特意给张郃提升了官职,让他负责总领各路军马。张郃也没有让明帝失望,在街亭打败马谡,打乱了诸葛亮的全部战略部署,诸葛亮只能退兵,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明帝也因为此战对张郃极为赞赏。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派了重兵攻打陈仓,明帝急忙把张郃召回京城,和他一起商议对策,张郃敏锐地捕捉到了蜀军粮草不足这一明显的弱点,认为诸葛亮一定不会长时间围攻陈仓的。魏明帝便派张郃带领三万士兵和两营勇士到陈仓与蜀军迎战,诸葛亮听说魏国派来张郃迎战,感到不妙,再加上蜀军粮草不足,不足以支撑长久作战,只能选择退兵,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

等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的从军生涯已经有四十多年,从他投靠曹操算起来也有三十年了。此次魏国的主帅是司马懿,张郃跟随司马懿一同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因为粮草运输不方便的原因退到祁山据守,司马懿发现诸葛亮将要退兵,于是改变自己之前以守为主的对策,极力主张出兵追击诸葛亮。张郃却与司马懿持有反对意见,他认为诸葛亮想来足智多谋、用兵谨慎,即便退兵也肯定在沿途设有埋伏,此时不应该追击。但是司马懿不仅没有听取张郃的建议,反而命令张郃亲自带兵追击蜀军。结果当然如张郃所料,在他带领军队将士追击到木门道时,突然遭遇蜀军的伏兵,埋伏的蜀军万箭齐发,张郃的部队死伤大半,张郃也成了人肉靶子中箭而死。

从张郃遭遇埋伏最终战死的经过来看,司马懿很可能借刀杀人,故意想要除掉他的,他利用诸葛亮为张郃设下圈套,设计让张郃中计而战死。那么,张郃明明是如此有勇有谋得力干将,司马懿又是在与蜀军作战中,为什么非要置自己的臂膀于死地呢?也许,正是因为张郃过于优秀,战功过于卓越,对司马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张郃不死司马懿便很难有机会独揽军政、夺取魏国大权的,所以只能想办法除掉张郃。

对比张郃和司马懿在数次与诸葛亮作战的成绩,明显能够看出司马懿的功劳比张郃要低上许多,张郃的大半生都在战场上厮杀度过,追随曹氏家族三十年,立下战功无数,无论从战绩还是资历上来看都要明显强于司马懿,而且张郃手中还握有强大的军权。司马懿虽然年轻但野心却不小,他心中早就萌生了独揽大权、把持朝政、架空魏室的想法,张郃的存在对司马懿实现自己的野心造成了威胁,所以他必须要除掉,才能树立自己在军队中的绝对威信,同时让魏氏家族失去臂膀只能依赖并听命于司马家族。所以司马懿杀掉张郃是必然,只不过是借了诸葛亮的手而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