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

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

一、左丘明

春秋时鲁国人,著有《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创始人。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论理道德,他也从那些论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肯定了“利民”和“卫社稷”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他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左傅》隐公三年)之类的所谓“逆德”,他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的败行。这部书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出来。二、司马迁

西汉人,作《史记》(人称《太史公书》),首创正史纪传体。《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他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三、班固

东汉人,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字孟坚,陕西扶风人.。在其父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其妹班昭补续完成。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四、刘知几

唐代人,编著《史通》,我国第一个史学批评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高宗永隆元年(680)中进士,武周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国史。他认为,史家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尤以史识为重要。对著史强调直笔,“不掩恶,不虚美”,表现了进步的史学思想。所著《史通》20卷,是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的著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对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成为唐代以前我国史论的集大成,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极大。五、杜佑

唐代中叶人,著有《通典》,为我国第一个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杜佑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顺宗、宪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六、司马光

北宋人,编成《资治通鉴》,为编年史第一部巨著。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这部书选材广泛,除了有依据的正史外,还采用了野史杂书三百二十多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非常严格,力求真实。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七、袁枢

南宋人,著《通鉴纪事本未》,创立了纪事本未的体裁。中国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是开创了以纪事为主的本末体,实现了史书编纂体的突破,从而出现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足鼎立的体例。以“时”为中心的编年体和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各有千秋,而检索不便则是它们的共同缺点。而袁枢创立的以“事”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裁,却弥补了编年与纪传体的不足,因而丰富了史学内容,袁氏创立的纪事本末新体裁,的确是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一大贡献。八、顾炎武

明清学者,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研究经学、音韵、历史、地理等,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纪录翔实,对于边疆的形势和沿革叙述特别详细,则又可看到作者对于祖国边陲的深切注意及其中蕴含着的爱国深情,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