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还“黄袍加身”成功了

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都知道那是特指三国时期的曹操。可后来还有一个人也曾如法炮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鲜有人提及。此人最后还“忍不住”地“龙袍加身”,当上了开国皇帝,这个人就是隋文帝杨坚。

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是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其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及柱国大将军。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杨忠去世,27岁的杨坚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此时,周武帝宇文邕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于这个亲家,周武帝礼遇有加。可齐王宇文宪对宇文邕说:“杨坚相貌非常,我每次见他,都不觉自失。我担心他不会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内史王轨也说:“皇太子宇文赟将来并非社稷之主,杨坚貌有反相。”不料,宇文邕听后不悦,说:“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杨坚听说此事后十分畏惧,行事更加小心谨慎。此后数年,杨坚多次带兵出征北齐并大获全胜,晋封为柱国。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五月,36岁的周武帝宇文邕因病而亡,长子宇文赟继皇位,即周宣帝,杨丽华封为皇后,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当了大司马的杨坚,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日益上升,宇文赟十分忌惮。他曾对杨丽华说:“我一定要将你家灭族!”史书记载:一次,宇文赟召杨坚入宫前,对左右侍卫说:“如果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可是杨坚到了宫内,神情和脸色自若,宇文赟没有得逞。杨坚深知朝中是险地,遂找个借口想离开京城。宇文赟便顺水推舟地将他外放,任命为濠州总管。

杨坚上任前夕,臣僚就曾力劝他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回答:“时机还不成熟。”至此,杨坚“取周自代”的企图溢于言表。反观宇文赟则不问朝政,沉迷酒色。这还不够,还嫌这皇帝当的不称心如意。只过了一年,宇文赟就迫不及待地下诏将皇位传给长子宇文阐,然后退居后宫享乐去了。翌年,宇文赟突然得了重病,还没有来得及安排后事就驾崩了。

宇文阐(即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朝廷里的大臣们商议后,以周静帝的名义下旨,让杨坚赶快回京担任宰相。这下,杨坚便以外戚身份开始辅政,很快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杨坚辅政后,马上实施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他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即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到京城长安,再加上雍州牧的毕王宇文贤,这些人到京后都被杨坚杀掉了。而以相州总管尉迟迥等为首的北周各地将领,得知皇室成员大都被杀了,十分震怒。他们看到杨坚擅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遂联合起来,以尉迟迥为首,举兵10万讨伐逆贼杨坚。

怎么办?杨坚的智囊李德林献计说:“公与诸将,皆国家贵臣,未相服从,今正以挟令之威控御之耳。”所谓“挟令之威”,就是挟天子令诸侯之威。李德林看得很清楚,杨坚用诸将是遵从天子之令平叛,而不是帮你杨坚打天下。他主张杨坚利用自己辅政的合法性、正当性,打击尉迟迥等人“犯上作乱”的反叛行为,不必计较前线诸将的态度是否忠于杨坚本人。

这番话,让杨坚醍醐灌顶。他马上派老丈人独孤信的好友、北周老将韦孝宽出兵,再派一位可靠的监军去前线督察军事。经过68天的战斗,尉迟迥被杀,各地叛乱先后平定,彻底清除了各地的反叛力量,从而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初,杨坚由隋国公晋封为隋王,众将再次请求杨坚取而代之。二月,周静帝宇文阐见杨坚众望有归,无奈下诏宣布禅让。杨坚假意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这一年,杨坚正好40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